- 尤新;
功能食品是世界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也成为国内外竞相开发的热点。本文介绍近年日本、欧洲、美国以及我国功能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发展新动向。重点介绍了功能明显、原料广泛、安全可靠、国内外较流行的几个品种的发展最新动向:红曲米、木糖醇、茶多酚竹叶抗氧化物、低聚糖、叶黄素、番茄红素、大豆异黄酮。
2008年S1期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47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623 ] - 郭卫平;
可可制品是巧克力生产的核心原料。随着近年来国内巧克力生产快速发展,对可可制品的需求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当前中国可可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品水平不高,导致国内市场生产与需求的严重脱节。随着生产的持续扩大,为稳定自身的生产,国内高端巧克力生产企业越来越迫切需要在中国本土寻求合格、稳定的可可制品货源。由于当前国内可可加工企业自身能力的问题,中国可可市场出现了一个角色空缺,即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国产可可制品供应商的空缺,而这也意味着中国可可加工企业正面临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拓展中国可可市场的好机会。
2008年S1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65 ] - 胡国华;马正智;吴彬;
对我国国产结冷胶生产及应用做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论述。
2008年S1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02 ] - 杨远志;刘峰;
系统地介绍了益生元时代的到来,对益生元的分类、选择和应用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并就不同益生元从理化特性、功效特性、加工特性、应用特性到应用在产品中产品定义进行了科学的讲解,对大家更好应用益生元开发健康产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明确提出了关注生态文明、营养健康,首先从关注肠道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开始的益生元新时代。
2008年S1期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09 ] - 胡国华;马正智;
阐述了高倍甜味的性质、特性和应用意义,综述了高倍甜味剂在我国的生产、应用现状、分析了高倍甜味剂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2008年S1期 68-7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248 ] - 崔凯;
<正>食品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用简单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瓶颈是不现实的,对外融资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融资是一个产业与资本结合的过程。很多经营者在产业经营方面长袖善舞,但在融资的时候,却四处碰壁,一筹莫展。
2008年S1期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2 ] - 许杰;
<正>1潜力巨大、发展迅猛的中国乳业从2000年到2005年,奶类产量增长了211.7%。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都市,就连几乎所有县城的超市里,各种各样包装的牛奶和奶制品都能轻易买到。2005年我国奶类
2008年S1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6 ] - 赵少华;
介绍了中国无乳糖乳制品的市场发展情况,乳糖不耐症的发生情况,诊断方法和解决方案。说明了乳糖酶的基本性质和使用影响因素,并研究了使用该产品制备无/低乳糖乳制品和食品的方法;并作了产品定位,市场概述和案例分析。
2008年S1期 8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3 ] - 杨远志;杨海军;辛修锋;黄婧;
膳食纤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第七营养素和活性成分,国内外已掀起了膳食纤维的研究应用热潮。本文主要对水溶性膳食纤维——聚葡萄糖的背景、市场现状、应用范围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
2008年S1期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1 ] - 王迅;
甜菜碱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作为渗透压调节剂和甲基供体(转甲基作用)。作为渗透压调节剂,甜菜碱能保护细胞、蛋白质和酶不受环境应激(如低水、高盐、或极端的温度)的影响。作为甲基供体,甜菜碱能参与蛋氨酸循环——主要发生在人类的肝脏和肾脏中。膳食中甲基基团的摄入不足导致许多主要途径的低甲基化,包括: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和S-腺苷甲硫氨酸浓度降低引起的肝蛋白(蛋氨酸)代谢紊乱;2)不充分的肝脂肪代谢,会导致脂肪变性(脂肪蓄积)和血浆脂质异常血症。肝代谢的这种改变可能引起许多疾病,包括冠脉疾病、脑血管病、肝病及其它脉管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甜菜碱是一种对某些慢性病,例如脂肪肝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预防作用的重要的营养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脂肪肝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而含甜菜碱的膳食摄入又不足。因此,开发含有天然甜菜碱的产品有着广阔的前景。天然甜菜碱产品为这一应用提供了可能。
2008年S1期 98-100+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4 ] - 马正智;彭小明;董杰;吴彬;胡国华;
对魔芋胶的理化性质、保健性能、改性方法等做了综述,并对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作了概述。
2008年S1期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2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238 ] - 肖林;汪铃;
介绍低聚木糖的一些基本功能,从低聚木糖在乳制品中的应用出发,详细的说明了低聚木糖添加到乳制品中的优点。同时又介绍了低聚木糖在乳制品应用中的国内外发展概况以及低聚木糖在乳品行业的发展方向。
2008年S1期 108-10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1 ] - 孔令会;邢晓阳;甘羿;
中国味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的核心,中国味与西方的味在原料、制作技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中国味要走向世界,打造"中国味、世界风"的势头,还需要了解西方饮食文化,整合中国味文化资源,与西方味文化接轨,吸收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精华并摒弃其糟粕,形成自身的强劲力而飘向世界。
2008年S1期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0 ] - 郝常明;
本文在概述了干酪及其营养价值的基础上,对全球及中国的干酪市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借鉴日本和韩国的干酪市场发展历史,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干酪市场的巨大开发潜力,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开发方向和策略。
2008年S1期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0 ] - 孔宝国;
阐述了肉味香精"味料同源"制造理念的内涵、科学依据和饮食文化基础;并对蛋白质酶解、脂肪调控氧化、辛香料加工和提取、热反应、调香、干燥等肉味香精制造的核心技术以及肉味香精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2008年S1期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2 ] - 吴进卫;颜伟;
本文介绍了海鲜调味料在我国的研究与加工概况。包括海鲜调味料的原料,风味、营养以及分类。重点介绍了国内各类海鲜调味料的生产方法与研究动态,同时对海鲜调味料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指出今后海鲜调味料的发展趋势。
2008年S1期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33 ]
- 黄汉荣;陈玉铭;史清龙;罗昌荣;
通过脂肪酶水解天然奶油和随后的氧化热裂解制备得到一种天然奶香料。为了发现酶水解制得的奶香料和牛奶的相似化合物,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和气质联用仪器对两个品牌的商业奶粉和脂肪酶水解奶油产物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奶粉中发现的大部分香味化合物同样出现在奶香料中。一些在奶粉中存在的烯醛类化合物在脂肪酶水解制得的奶香料中没被发现。这些差异导致制得的奶香料不够理想。最后,一种氧化热裂解技术被用于弥补奶香料的缺陷,结果表明,氧化热裂解技术是一种制备天然奶香料成分——烯醛类物质的有效手段。
2008年S1期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79 ] - 沈会祥;乐国伟;
将两种水解度不同的大豆肽A、B添加至酸奶发酵中,作为乳酸菌发酵的促进剂,研究其对乳酸菌生长及产酸活力及其对乳酸菌活力保持的促进作用。实验采用单一嗜酸乳杆菌菌种,采用了两大类发酵培养液(乳和MRS培养基),并在发酵培养基中替代部分或全部有机氮源,抑或添加不同浓度的大豆肽(肽A和B),通过乳酸菌37℃恒温静态培养,测定乳酸菌培养液各种指标(pH值、吸光度、滴定酸度、美兰还原褪色时间以及活菌计数)。结果显示,两种大豆肽对乳酸菌生长、产酸均有较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酸奶发酵中添加大豆肽浓度为5g/L时,大豆肽对乳酸菌作用效果最佳。两种肽相比,大豆肽B对乳酸菌生长、产酸作用更为显著。
2008年S1期 13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55 ] - 邵斌;许新德;
类胡萝卜素中的胡萝卜素是一类十分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它们不仅具有良好的着色效果,而且还有很好的健康功能。本文介绍了胡萝卜素特别是beta-胡萝卜素的不同来源以及这些不同来源的胡萝卜素的组成及生物学功能上的差异,为消费者正确地了解及选择胡萝卜素提供一定的指导。
2008年S1期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47 ] - 吴克伟;马越;赵晓燕;李应彪;
主要介绍了花青素类色素的应用及其提取、纯化技术,并对花青素提取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2008年S1期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7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236 ] - 刘小杰;赵允;童纪峰;
菊粉作为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优良的加工特性。本文简要论述了骨质疏松症与钙营养的关系,着重介绍了菊粉促进矿质吸收的动物和临床实验,最后还分析了菊粉促进矿质吸收的作用机理。
2008年S1期 15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14 ] - 朱川;
通过评分检验法对冰淇淋的奶粉味、黄油味、冰晶感、脂肪感、粘稠度、滑腻感、坚实度、口融性等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采用unscramber 9.0数据处理软件对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得到优化的冰淇淋感官评价指标为:奶粉味、脂肪感、滑腻感、粘稠度、口溶性。同时,冰淇淋样品的TPA质构分析表明:可以部分使用冰淇淋的黏度、弹性、硬度、胶粘性、咀嚼性、内聚性代替冰淇淋感官评定指标中的滑腻感、口融性、粘稠度。感官评定结果的秩和检验与基于Thustonian模型的ROC检验对比表明:ROC检验可以更准确的定量描述样品间的差异,得到更精细的样品差异显著性分组。
2008年S1期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5 ] - 杨远志;黄婧;辛修锋;李发财;杨海军;
低聚异麦芽糖是功能性低聚糖之一,也称作益生元。本文主要综述了低聚异麦芽糖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其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该作用在食品中的应用及相关新品开发方向提出一定的建议。
2008年S1期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10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64 ] - 江新业;
介绍了以鱼类下脚料生产风味水解蛋白粉的制作工艺及产品的相关技术特征。
2008年S1期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30 ] - 刘松涛;
叙述了酸性豆乳饮料的制作方法,由于该饮料不稳定而使产品质量欠佳。因此,本文从二次调酸、乳化剂的选择、均质、杀菌工艺等方面对酸性豆乳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2008年S1期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62 ] - 汪建明;李秉业;马凤艳;
对奶酪香精脂肪酶(Palatase 20000L)和复合蛋白酶(Protamex~(?))共同作用水解牛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脂肪酶添加量为1.0%、蛋白酶添加量为0.05%、在35℃下反应10h,酶解产物风味较好。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对牛奶水解后物风味的影响,以水解后牛奶酶解产物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为指标,通过RSM实验结合感官评定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脂肪酶添加量1%,蛋白酶添加量0.05%,温度35℃,反应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并对产品进行了喷雾干燥,得到的产品蛋白质含量为33.4%、脂肪含量为19.6%,为奶酪风味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8年S1期 17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57 ] - 肖林;李玉梅;赵磊;
关于低聚木糖的检测方法现在在《药典》中没有规定,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针对低聚木糖相关产品的检测方法作了大量的工作。并参加了低聚木糖行业标准的制定。此文介绍了硫酸水解法测定低聚木糖的方法。并对方法学的建立作了详细的阐述。
2008年S1期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89 ] - 屠良才;
从现有的瑞士果汁糖实样分析,同时参考德国糖果中央学院Juan Falsy教授提供的求斯糖基本配方,结合本单位实际,经数十次试验,确定了配方及工艺,取得了成功。
2008年S1期 181-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9 ] - 杨晓华;张华峰;王瑛;
淫羊藿多糖具有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衰老等功能,安全无毒,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淫羊藿多糖的提取工艺进展,探讨了淫羊藿多糖的开发策略。
2008年S1期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281 ] - 赵谋明;
植物蛋白是人类膳食中重要的蛋白资源,小麦面筋蛋白与花生蛋白均是世界公认的优质蛋白资源,具有优良的营养效价与功能特性。本文侧重分析了我国小麦面筋蛋白与花生蛋白的国内外资源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及其酶解改性研究进展。
2008年S1期 188-19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57 ] - 刘汉灵;黄月桂;陆燕宁;
本核酸酶是专门针对目前国际市场上对于天然I+G含量越来越重视,对富含呈味核苷酸(I+ G)的抽提物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专门研制的酵母抽提物专用酶制剂。它是通过桔青霉培养发酵、膜分离技术提纯精制、真空冷冻干燥而得,可将核酸定向水解为5′-核苷酸的生物酶制剂,可催化RNA或寡核酸的分子上的3′-碳原子羟基与磷酸之间形成的二酯键,使断裂生成四种5′-核苷酸和5′-磷酸寡核苷酸。结合酵母水解工艺,本文研究了核酸酶在酵母抽提物的应用,得出了较优的水解工艺条件:酵母底物浓度为10%~15%,pH=5.0;水解温度T=60℃,水解时间为4h~8h,最后酵母抽提物的呈味核苷酸(I+G)含量由原来的1%~2%提高到8%~1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08年S1期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64 ] - 王统一;樊静;赵兵;
天然色素安全,色泽浅淡,目前天然色素的稳定性得到逐步提高,产品应用更加方便安全,所以食品工业对色素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天然食用色素。本文对天然色素的浸提、微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波提取方法和超滤、吸附树脂及凝胶层析精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天然色素的发展、分类和性质特点。
2008年S1期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20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302 ]
- 丁昕;许中敏;常欣;
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是一个全球性的营养问题。本文综合列举了目前常见的铁营养强化剂。针对不同食物载体,就选择适宜铁剂这一问题给出建议。另一方面详细介绍了新型铁营养强化剂NaFeEDTA,作为一种螯合性铁营养强化剂,具有生物利用率高、溶解性好、无铁味、无胃肠刺激、对其他微量营养素吸收无影响等优点,且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目前在国际国内应用的状况表明,NaFeEDTA对改善大人群缺铁性贫血具有很好的效果,是公认理想的铁营养强化剂。
2008年S1期 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36 ] 这种新型淀粉酶制剂可以改善面包和馒头制品的柔软度及弹性,延长货架期。该淀粉酶是特别为延缓焙烤制品的老化而开发的。通过作用于支链淀粉的的侧链,支链淀粉的回生将减少,面包和馒头的柔软度和弹性得到增强。该产品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通过调节直链淀粉的分解,在总体上可以降低面包瓤的硬度,提高面包瓤的弹性。
2008年S1期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0 ] - 鲍元兴;窦鹏;
简要介绍麦芽低聚糖醇粉的品种规格、质量特征和喷雾干燥技术,以及在无糖糖果(硬糖、胶姆糖、压片糖、淀粉软糖)和无糖巧克力生产中的应用。
2008年S1期 210-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9 ] - 陈洁辉;陈加涨;
核桃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占总量的90%,为人体的必需脂肪酸,是大脑神经脂质的构成成分;以及丰富的蛋白质、磷、钙、微量元素锌、锰和多种维生素。因此,常食有益于大脑营养的补充,能强化心脑血管弹力和促进神经细胞的活力。由核桃仁精制而成的核桃粉(如智强核桃粉),既对各年龄段的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保健作用,又可作为健康强化剂应用于蛋白饮料行业,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在作为功能奶(保健奶)、花色奶开发丰富产品时,把它作为拳头产品主推,"增强记忆力""营养美味"是核桃强化蛋白饮料的核心卖点,适应了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和全球食品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核桃粉在蛋白饮料应用过程中,对原有产品营养作用的提升和口感的改善作用、蛋白饮料添加核桃粉的方法、生产过程中工艺操作要点和产品稳定性问题均做了论述。
2008年S1期 214-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71 ] - 杨远志;杨海军;袁卫涛;
啤酒是一种用谷类或其他植物中的淀粉原料发酵而成的酒精的总称。低醇啤酒是近几年来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种类之一,在市场上异常火爆。双歧因子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啤酒配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啤酒企业所关注,本文对双歧因子啤酒生产中的新工艺作了阐述。
2008年S1期 217-218+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1 ] - 曲冬梅;刘小杰;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是乳酸杆菌中的一种,常存在于发酵的蔬菜和果汁中。植物乳杆菌作为人体胃肠道的益生菌群,具有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等多种功能。植物乳杆菌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由于对食盐、亚硝酸盐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蛋白质、脂肪无明显直接的分解作用等特点,在发酵肉制品中应用很多。同时,也广泛用于发酵植物性食品,此外利用植物乳杆菌还可以生产共轭亚油酸。
2008年S1期 21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257 ] - 邱保文;苗趁义;
介绍了蔬菜汤粉的形成、加工工艺、产品特点、调味机理、技术要求,从而为方便食品及调味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调味配料。
2008年S1期 22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9 ] - 丁原洲;
主要讲述金华火腿历史和现状、深加工前景、深加工与风味香精的研发。
2008年S1期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2 ] - 鲁长征;山永凯;刘洪智;杨莉华;马光;
沙棘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浆果,我国沙棘蕴藏量大,资源丰富。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BC(叶酸)、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叶绿醌)、维生素P及类胡萝卜素等。此外,沙棘果中还含有各种矿物元素、氨基酸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活血化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生津止渴、清热止泻、消炎生肌等功效;沙棘汁、沙棘复合提取物、沙棘黄酮、沙棘油等产品在食品和药品行业被广泛应用,倍受企业和相关行业的青睐。
2008年S1期 229-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80 ] - Jean de LATAILADE;袁斌;方煜宇;
今年来随着国家环境政策、关税政策的变化,对我国的食品添加剂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企业必须以改进生产技术水平来提高其竞争力。以色谱分离技术和膜分离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分离技术,因其面向低污染、低能耗和高度自动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工业。本文介绍了色谱和膜过滤技术的原理,并重点介绍了这些绿色工艺在柠檬酸、赖氨酸、高果糖浆、葡萄糖母液回收和低聚糖生产领域的应用。
2008年S1期 236-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下载次数:1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73 ] - 张慧;张美荣;朱宏达;
主要从叶黄素酯的来源分布、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阐述叶黄素酯的深加工工艺技术和应用前景
2008年S1期 246-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57 ] - 宋胜磊;
体重控制不仅仅是中国人关注的话题,也是全世界人关注的话题,体重控制类食品也是在功能类食品中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本文在介绍了当今世界及中国的体重控制科学发展及市场状况的基础上,向读者介绍由荷兰皇家DSM公司研制的创新的体重控制配料Fabuless~(TM=),Fabuless~(TM=)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安全、可靠、自然且不需要自律的体重控制方式。
2008年S1期 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5 ] - 刘汉灵;韦梅;杨彩菊;
庞博谷氨酰胺转胺酶(TG酶)是经太空菌种选育发酵,精制提取而成,能高效催化蛋白质分子间或分子内的谷氨酰胺残基进行酰胺基转移反应,使蛋白分子形成共价交联,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蛋白性食品的弹性、持水能力、原料利用率、质地口感及营养价值等,现已广泛应用于肉制品、鱼制品、乳制品、植物蛋白制品、面制品等。根据大量的应用试验数据表明,庞博TG酶在加℃~45℃、pH6~7的条件下,只需添加0.1%~0.3%的量,即可达到明显的效果。在肉制品加工中,用TG酶处理的碎肉或块状肉成型后经冷冻、切片、烹饪等不会重新开散,提高制品的外观、质构和原料的利用率及产品的附加值;在鱼制品中,一般鱼肉蛋白在低湿下形成凝胶,但当原料品质比较差时,如冻鱼,就可通过酶TG酶来提高产品的凝胶强度减少蒸煮损失和产品品质;在乳制品中,如奶酪生产中经酶处理后,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结合交联在一起,可提高奶酪的产量等;在植物蛋白制品中,大豆蛋白经酶处理后其凝胶性、对酸稳定性、乳化稳定性都有很大的改善。
2008年S1期 253-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227 ] - 徐雅琴;
简要介绍了乳糖不耐症的发生情况和解决方法,以及帝斯曼公司乳糖酶产品-Maxilact的基本性质,并研究了使用该产品制备低乳糖酸奶的工艺条件:Maxilact和发酵剂一起添加,剂量为2000NLU/L牛奶,在43℃培养至发酵结束,酸奶中乳糖水解率可达90%以上,制成的低乳糖酸奶除乳糖含量低外,风味特征与普通酸奶完全相同,可以被患乳糖不耐症的人食用。
2008年S1期 259-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9 ] - 彭家泽;彭玉婷;
复合型食品增味剂对食品调味,包含着一系列生物化学原理,它从多方面提升、改善食品风味及产品风格。应用核苷酸盐、有机酸盐、氨基酸、肉香源类物质为核心复合而成的复合食品增味剂在肉制品、豆制品、膨化食品、麻辣小食品、餐饮、火锅调料中应用,对其食品中的腥、臭、异味能得以根除,提味保香、增香,原味突出,厚味悠长,回味无穷。
2008年S1期 26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26 ] - 吴耀军;
<正>辛香料是食品加工中赋予食品香气的最重要的天然原料,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种食用原料的安全性,稳定性,方便性需求越来越高,而做为重要调香原料的辛香料原料已难以满足其需要。精油、油树脂工业的兴起,从技术上完全
2008年S1期 26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49 ] - 张宗奇;姚继承;
论述了己酸菌在生长、繁殖、代谢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是:营养物质(碳、氮、矿质元素)、水分、温度、酸度、酒精浓度及其他微生物等。又从实践的角度讲述了己酸菌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2008年S1期 268-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6 ] - 崔如生;崔凤元;胡继升;孔祥玉;
对酯化红曲在江淮流域多粮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试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出酒率、优级率、优级酒数量、综合效益等经济指标提高幅度明显,且己酸乙酯、乳酸乙酯比例协调,达到了提高江淮流域多粮型大曲酒产、质量的目的。
2008年S1期 273-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2 ] - 倪海平;王君;赵亚萍;左文成;
阐述了鱼胶原蛋白的概念、一般特性、营养成分及其功效;鱼胶原蛋白可应用在羊乳汁制品,并强化羊乳制品营养。鱼胶原蛋白在羊液态乳的生产过程中对液态乳的稳定性有很大的改善,在羊乳中的应用使鱼胶原蛋白和羊乳中的钙结合,形成最佳搭档。
2008年S1期 276-277+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19 ] - 孔令会;
利用生物技术从天然蛋白质物料中制备的、分子量500~1500Da之间的寡肽具有良好的呈味功能,新型调味基料富含上述寡肽而成为良好的调味原料,具有原料天然、风味自然、口感鲜醇、厚味绵长的特点。新型调味基料用于休闲食品调味,与休闲食品制作过程产生的小分子香味物质形成互补和互动,丰富休闲食品的风味。
2008年S1期 278-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37 ]
- 李库;李沛;
特鲜型酵母抽提物采用全酶法生产,并且FDA认可酵母抽提物的安全性,在国外特鲜型5′-核苷酸酵母抽提物已经广泛应用。我们开发的特鲜型5′-核苷酸酵母抽提物结合国内现状,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必将成为新型抽提物的领导者。
2008年S1期 292-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51 ] - 尤舸浩;
介绍了酵母抽提物的特点。将国产酵母抽提物应用到谷氨酸发酵新工艺中,在保证发酵水平的基础上降低了成本。
2008年S1期 295-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8 ] - 冷建新;董彬;
介绍了在馒头生产中常用的几种改良剂,阐述了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机理。实际情况下,馒头改良剂在复合后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它们对馒头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008年S1期 29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18 ] - 刘政芳;
介绍了一类以酵母抽提物为原料的新型肉馅配料的生产机理及产品特点,并通过实例阐述了新型肉馅配料在不同肉馅中的应用效果,揭示了提升肉馅类产品风味的一种新趋势。
2008年S1期 299-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12 ] - 田强;王成福;张小宁;
简要介绍了制备麦芽糖醇的生产技术,同时从溶解性、甜度、吸湿性、难发酵性、热稳定性和不升高血糖值、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等特性出发,论述了麦芽糖醇的性质、应用和市场发展前景。
2008年S1期 301-302+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45 ] - 王成福;田强;王关斌;
以木糖醇和麦芽糖醇为原料,辅以部分柠檬酸、食用香料、食用色素,采用浇注工艺,制成了品质风味优良的无糖糖果。
2008年S1期 303-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98 ] - 武燕玲;
<正>1欧洲及东南亚糖果市场现状全球糖果市场:1997年全球糖果销量1280万吨2001年全球糖果销量1400万吨,销售额:887亿美元预测2007年全球糖果销量1568万吨,销售额982亿美元
2008年S1期 306-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5 ] - 许庭祯;
<正>简介自微生物菌体中分离纯化的多糖体。(土壤杆菌biovar 1) 1996年被原田笃博士发现。1987开始大批量生产。
2008年S1期 309-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37 ] - 钟旭东;
简述中外乳制品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对多糖类增稠稳定剂的使用性能和大豆多糖类稳定剂在乳品饮料中的使用性能和今后的应用前景做了详细的介绍。
2008年S1期 319-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