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添加剂

China Food Additives

品牌展会

行业活动

前沿资讯

试验研究

  • 高纯度玉米黄素的制备

    狄火丽;徐环昕;刘坐镇;

    本文研究了氢氧化钾(KOH)与叶黄素的摩尔比例、KOH水溶液的摩尔浓度、反应温度、料液比四个因素对叶黄素转化为玉米黄素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KOH和叶黄素的摩尔比为56∶1,KOH水溶液摩尔浓度为12M,料液比为1∶25,温度为90℃,反应时间1h,叶黄素转化效率最高,经过重结晶,所得玉米黄素的含量可达90%以上,总收率在60%以上。

    2010年05期 No.102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6 ]
  • 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橘皮中果胶类化合物

    耿敬章;

    本文以橘皮为原料,研究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橘皮中果胶的工艺,分别讨论了温度、pH值、时间、料液比、纤维素酶用量等因素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L16(45)正交实验,获得了橘皮中提取果胶的最佳条件,即温度55℃,pH7.0,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20,纤维素酶用量0.25%,在此条件下果胶提取率可达17.31%。

    2010年05期 No.102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73 ]
  • 乌饭树树叶水溶性黄酮的抑菌作用的研究

    章海燕;王立;张晖;

    为了拓展栽培乌饭树树叶的有效利用途径。采用二倍稀释法和管碟法对乌饭树树叶粗黄酮提取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研究了乌饭树树叶黄酮的抑菌作用并和山梨酸钾的抑菌作用做了比较,并测定了温度、pH值和糖盐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乌饭树树叶粗黄酮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但对霉菌和酵母的抑菌效果不明显。其提取液的抑菌效果强于山梨酸钾的抑菌效果。乌饭树树叶粗黄酮在偏酸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较好,随温度的升高其抑菌效果先增强后减弱。乌饭树树叶粗黄酮类化合物在抑菌作用上和糖盐有较强的协同作用。在相同的时间内,提取液的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相同浓度的提取液,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也就越高。因此,乌饭树树叶有作为药品和天然食品杀菌防腐剂开发的潜力。

    2010年05期 No.102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26 ]
  • 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三角梅红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李永强;杨士花;毕晓菲;高斌;付晓萍;刘海波;

    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为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宝巾花属(Bougainvillea)藤状灌木,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及保健意识也在日益提高,因此开发利用动植物天然食用色素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三角梅花色为紫红或玫瑰红,是开发天然食用色素的良好资源。本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对三角梅红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色素提取率与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探讨了各因素对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色素提取率作用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三角梅红色素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40℃,液料比为15∶1,提取时间为20min。本研究为三角梅红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年05期 No.102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1 ]
  • 芒果皮黄色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胡小军;李敏洁;陈敏仪;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芒果皮中黄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黄色素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剂浓度95%,功率300W,提取时间10min。芒果皮黄色素对热稳定;Na+、Ca2+、Mg2+、氧化剂(H2O2)、还原剂(抗坏血酸)及食品添加剂(葡萄糖、柠檬酸)对色素影响较小;Fe3+、Cu2+、Zn2+、Al3+、Na2S2O3、苯甲酸钠和淀粉对色素有一定影响;色素在过酸过碱条件下不稳定。

    2010年05期 No.102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1 ]
  • 杨梅苷脂质体在动物体内药代吸收动力学初步研究

    陈健;郭瑞雪;谢彦瑰;

    目的:以游离杨梅苷作对比,考察降解速率和半衰期,首次初步研究杨梅苷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吸收动力学。方法:两组大鼠分别肌肉注射游离杨梅苷溶液和杨梅苷脂质体,间隔相同时间,分别眼球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药物残留含量。依据药物残留浓度和时间的关系,采用统计矩模型,利用3P97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求出杨梅苷脂质体的降解速率和半衰期。结论:杨梅苷脂质体在肌肉注射的大鼠血浆中可较稳定的存在,具有载体和缓释的作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表明,与游离杨梅苷溶液相比,脂质体使杨梅苷血药浓度能够维持更长的时间,给药8h后,血中仍保持一定的浓度分布,消除半衰期t1/2,α由64.3min增至243.6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游离杨梅苷溶液溶液的3.41倍。

    2010年05期 No.102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4 ]
  • 洋葱醇溶性色素稳定性研究

    贺菊萍;马利华;陈学红;刘彩霞;

    为了研究洋葱醇溶性色素的稳定性,本实验采用75%的乙醇浸提洋葱,研究了pH、温度、光照、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对洋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洋葱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碱性条件下稳定;洋葱色素可以耐受较高温度;洋葱色素对日光和紫外线均不稳定;洋葱色素对氧化剂有较好的耐受力,还原剂中Na2SO3、抗坏血酸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但FeSO4.7H2O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洋葱色素对金属离子K+、Ca2+、Mg2+、Al3+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但Cu2+、Zn2+、Fe2+、Fe3+对该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洋葱色素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较为稳定。

    2010年05期 No.102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1 ]
  • 大肠杆菌L-阿拉伯糖异构酶的克隆表达及D-塔格糖的制备

    王栋;丁庆豹;欧伶;魏晓琨;许艳梅;孙丽云;

    将大肠杆菌K-12中的L-阿拉伯糖异构酶基因araA克隆到载体pET-28a上,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发现,重组菌株能表达出大量可溶性酶蛋白。以重悬菌液为酶源、D-半乳糖为底物,对酶转化D-塔格糖的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D-塔格糖的最佳转化温度为60℃。在pH7~9的范围中,D-塔格糖的转化率均能达到30%~40%。加入Mn2+、Ca2+、Co2+和Mg2+均能够使D-塔格糖的转化率提高,EDTA处理后的酶明显不具备催化能力,加入Mn2+后能使酶液恢复催化能力,但并不随着Mn2+浓度的提高而增大。

    2010年05期 No.102 87-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5 ]
  • 板栗仁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

    王磊;兰玉倩;赵倩辉;李敏;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PPO)的催化特性、最适波长、最适反应时间、最适温度、最适pH值、热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Vc、EDTA、NaCl、柠檬酸4种添加剂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栗仁多酚氧化酶催化氧化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0nm,最佳反应时间为3min,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0,米氏常数Km=0.0694mol/L,Vmax=3.918OD/min。95℃水浴处理5min该酶已基本失活,其中Vc和EDTA对板栗仁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2010年05期 No.102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0 ]
  • 红酵母生产类胡萝卜素5L流加发酵的动力学研究

    翟红梅;肖颖;任蕾;

    在前期三角瓶发酵培养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红酵母生产类胡萝卜素在5L发酵罐中的培养。比较了不同的补糖方式、不同pH及不同溶氧条件下红酵母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产量,结果表明,对于三种条件过高或过低的值都不利于类胡萝卜素产量的提高。最终得出最佳条件应为:总糖浓度80g/L,并且糖的补给方式应为流加,发酵过程中糖浓度应保持在10~20g/L之间,酵母粉20g/L,pH为6.0,DO值维持在15%~25%之间。为了更好的掌握微生物生长和类胡萝卜素产生的动态过程,利用MAT-LAB软件对发酵过程进行研究,实验数据采用三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建立了红酵母生长动力学模型和类胡萝卜素形成的动力学模型。比较拟合值和实验值表明拟和模型能较好反映类胡萝卜素分批发酵过程。

    2010年05期 No.102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1 ]
  • 花生衣总多酚乙醇辅助微波提取条件优化

    邬建国;陈侃;张晓昱;

    目的:花生衣是花生奶加工副产物,含有高含量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花生衣多酚物质,利用乙醇辅助微波法对花生衣总多酚物质进行提取优化以期获得最优的提取条件。方法:通过分别考察提取液料比、乙醇浓度、微波时间和微波功率四个单因子对花生衣总多酚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四因素正交试验进行进一步优化,花生衣总多酚物质含量测定选择没食子酸分光光度法。结论:花生衣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25、乙醇浓度为75%、微波时间为2min、微波功率为540W,在该最优工艺参数下重复5次提取,花生衣总多酚提取率达到183.25±8.62mg/g。

    2010年05期 No.102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81 ]
  • 超声强化提取菊芋中菊糖的研究

    罗登林;袁海丽;曾小宇;许威;刘建学;

    为了探讨超声对菊芋中菊糖提取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主要影响因子与菊糖提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超声功率、超声辐照时间和料液比对菊糖提取率影响显著,而提取温度影响不明显。通过RSM响应曲面法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回归方程p=0.002028<0.01,决定系数R2为97.33%,说明所建模型与试验值的拟合度很好。超声提取菊糖的优化工艺为:总提取时间为10min,超声辐照方式为15s/6s,超声功率为750W,料液比(w/v)为1∶29.24,提取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菊糖的提取率为94.23%。超声波强化提取法与热水浸提法相比较,具有工艺简单、提取时间短、提取温度低、提取率高等优点。

    2010年05期 No.102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95 ]
  • 接骨木茎总黄酮的提取及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李安林;熊双丽;

    主要采用乙醇浸提法,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接骨木茎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初步研究了它的类型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表明,影响接骨木茎总黄酮提取率的因素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95%,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1h时,提取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可达1.37%。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硼氢化钠、乙酸镁和浓硫酸化学显色鉴定它属于二氢黄酮,它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黄酮浓度的增加,清除率愈高,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3.81μg/mL。

    2010年05期 No.102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58 ]
  • 响应面法优化玫瑰花色苷提纯工艺

    赵垒;唐琳;王晓阳;

    花色苷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是植物组织呈现蓝色、紫色和红色的原因,对植物生理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天然植物色素是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可不用或少用除乙醇外的有机试剂,安全性强,树脂再生容易,重复利用率高,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物质的纯化工艺,故本实验利用响应面方法优化玫瑰花色苷树脂提纯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洗脱剂pH、洗脱流速、洗脱剂用量为自变量,花色苷的解吸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花色苷解吸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玫瑰花花色苷提取工艺:乙醇溶液浓度67%、洗脱剂pH1.1、洗脱流速2.72BV/h、洗脱剂用量3.45BV,在此条件下,色素的解吸率可达99.19%。

    2010年05期 No.102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6 ]
  • 连续循环发酵生产L-乳酸新技术研究

    于培星;

    通过对L-乳酸发酵动力学的研究,考察了发酵培养基(氮源、碳源),发酵工艺条件(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值),确定了乳酸发酵菌株JD.L-08的生长速率,建立了生长动力学方程μ=0.24s/(0.88+s),确定了菌株JD.L-08在连续培养中的稳定状态及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平衡,通过微滤装置的选择与操作条件优化(膜孔径、膜过滤压力、膜面积、纳虑膜的选择),在移出产物L-乳酸的同时实现了菌株的循环使用,确定了L-乳酸连续循环发酵生产的工艺条件。降低了发酵培养基的营养要求,提高了发酵的转化率及发酵罐的体积产率。

    2010年05期 No.102 124-12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 ]
  • 沙果渣多酚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朱丹;牛广财;蔡亚平;肖翠红;姜述君;

    目的:研究沙果渣多酚对自由基和油脂的抗氧化性能,为沙果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羟基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DPPH.体系和油脂过氧化值测定法,测定沙果渣多酚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以及抑制大豆油过氧化作用的效果。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沙果渣多酚对.OH、O2-.、DPPH.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并且清除能力随沙果渣多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清除率与沙果渣多酚的浓度间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所有添加沙果渣多酚的试验组POV值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POV值,并且随着沙果渣多酚添加量的增加,其POV逐渐降低,添加0.16%沙果渣多酚的抗氧化效果和0.02%的抗氧化剂BHT相近。结论:沙果渣多酚具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对大豆油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来开发利用。

    2010年05期 No.102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54 ]
  • 类胡萝卜素分子的聚集

    刘翔;惠伯棣;宫平;

    类胡萝卜素被认为是食品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它们在含水食品中的分布和存在形式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已报道的类胡萝卜素聚集研究方面的成果,期望对从事食品中类胡萝卜素研究的食品和营养科研人员有参考价值。

    2010年05期 No.102 133-138+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5 ]
  • 利用生物化学手段的香料化合物的生产

    驹井强;陈风雷;

    大部分的香料化合物是生物体内酶的产物。另一方面,自古以来人类就已利用微生物体内酶的生物化学反应用于发酵。在香料行业运用生物的这种作用,也就是生物化学的手段,尝试香料化合物的生成研究和生产研究。文章例举了由油脂发酵生产甲酮类、利用微生物氧化反应生产γ-十二内酯以及利用微生物还原反应生产δ-癸内酯的制造方法。

    2010年05期 No.102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化学合成工艺优化

    李红;陶静;姚小娟;

    详细研究了一种以L-抗坏血酸和棕榈酸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和溶剂,直接酯化合成新型抗氧化剂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改进方法。通过实验改进了产物的精制方法,选用了更适宜的重结晶及洗涤试剂。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的物质的量比等关键因素对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产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L-抗坏血酸与棕榈酸以物质的量比1∶1.35的比例,于25℃的反应温度下,在98%浓硫酸中反应40h后,反应混合物经过冰水洗涤、甲苯重结晶、石油醚洗涤,产率可达86.3%。该方法后处理工序简单,分离效果好,产率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更适宜工业化生产。合成的产品经熔点、红外光谱及质谱进行鉴定,符合GB16314-1996标准。

    2010年05期 No.102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6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9 ]
  • 磷钨酸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乙酸苄酯

    杨敏;熊瑛;彭黔荣;胡久平;史训瑶;刘钟祥;

    乙酸苄酯的工业合成法中,常使用液体质子酸作催化剂,该方法存在设备腐蚀,酸废液处理操作繁琐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新近报道的磷钨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酸活性高,易于与产物分离,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本文以乙酸和苄醇为原料,比较了磷钨酸、磷钨酸质子化咪唑和含丙磺酸基团和磷钨酸杂多基团离子液型化合物,催化合成乙酸苄酯的情况。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酸和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乙酸苄酯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钨酸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用量为苄醇用量的0.2%摩尔百分比、酸与醇摩尔比为2∶1、温度110℃、反应5h,乙酸苄酯产率可达95.52%。催化剂重复使用五次后,乙酸苄酯产率仍能达到84.15%,为乙酸苄酯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的方法。

    2010年05期 No.102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5 ]
  • 竹叶黄酮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周桃英;李国庆;崔东坡;

    研究竹叶黄酮对小鼠抗疲劳作用。128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适应7d喂养后,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TG)和黄酮低剂量治疗组(LFG)、黄酮中剂量治疗组(MFG)、黄酮高剂量治疗组(HFG)。采用灌胃法,治疗组每天以15mL/kg.BW的容量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竹叶黄酮(25mg/kg、50mg/kg、100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21d后,测定小鼠爬杆时间、力竭游泳时间、血乳酸、血清尿素氮、肝(肌)糖原等指标。结果显示竹叶黄酮能够延长小鼠爬杆时间和负重力竭游泳;降低血乳酸和血尿素氮的含量;提高肝(肌)糖原含量。这表明竹叶黄酮对机体具有抗疲劳作用,中、高剂量效果较佳。

    2010年05期 No.102 154-15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45 ]
  • β-环糊精与熊果酸在乙醇溶液中的包合效果研究

    彭雪萍;王花俊;纵伟;吕杨;吴凡;

    为了研究β-环糊精(β-CD)与熊果酸(UA)的包合效果,根据环糊精内疏水,外亲水的特殊性质,将亲脂性客体熊果酸在常温常压下与其搅拌包合形成超分子体,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熊果酸与β-环糊精在不同摩尔比、不同pH环境下的包合效果及包合对熊果酸紫外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A:β-CD摩尔比的增加,吸光值随之增强,增色效果明显,当摩尔比达到1∶1时,吸光值趋于稳定;弱酸环境下对熊果酸与β-环糊精的包合有利;包合对熊果酸紫外吸收强度有所减弱,包合物性质稳定。

    2010年05期 No.102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6 ]

专论综述

  • 食品配料和食品添加剂在功能果汁饮料中的应用

    许洪高;李绍振;高彦祥;

    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功能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功能饮料作为流行功能食品之一,市场潜力巨大。纵观功能食品的发展,在基础理论方面,功能食品尚未建立感官特性与功能诉求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尚缺乏功能因子在货架期内的稳定性评价、营养标示值与功能因子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功能因子间相互作用及功能因子与食品成分间相互作用研究、以及功能食品与常见药品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市场方面,功能食品的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乱象比比皆是。本文综述了功能饮料定义、功能饮料的品类、现状特点;针对食品配料和添加剂在功能果汁饮料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功能因子稳态化及功能因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功能果汁饮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10年05期 No.102 160-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8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9 ]
  • 可可液块及可可饼块国家标准的关键指标分析

    余诗庆;

    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可可液块和可可饼块行业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可液块及可可饼块国家标准》GB/T20705-2006出台的背景。将国家标准与原行业标准的关键指标作了对比分析,阐述了国家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可可液块和饼块行业发展的意义。

    2010年05期 No.102 167-170+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6 ]
  • ε-聚赖氨酸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吴剑;曾凡坤;张玉;

    ε-聚赖氨酸是一种微生源的天然防腐剂,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良好的抑菌作用,并且有效抑菌pH范围广、抑菌效果好、抑菌谱广、安全性高的优良特性。介绍ε-聚赖氨酸的理化性质、抑菌机理及其效果、发酵生产的特性与要点、发酵产物分离纯化的处理方法,以及国外对其的应用开发和在我国应用于食品防腐的技术难点所在。

    2010年05期 No.102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80 ]
  • 羰基铁粉在安全毒理学与铁营养强化剂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刘鲁林;李然;常欣;许中敏;

    羰基铁粉是一种黑灰色、粉末状还原型元素态铁粉,在国外大量应用于铁营养强化剂和补铁药品;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CC)规定食品用羰基铁粉的粒度须100%通过200目标准筛,且95%通过325目标准筛,铁含量在98%以上;安全毒理学数据证实羰基铁粉的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为30g/kg;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已允许羰基铁粉在食品中应用;目前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GB14880名单中可用元素态铁粉有还原铁和电解质铁,羰基铁粉尚未列入。本文介绍了羰基铁粉的起源、理化性质,安全性毒理学研究和生物利用率等情况,以及作为铁营养强化剂在食品方面政策法规和国际应用状况。

    2010年05期 No.102 176-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8 ]
  • 模拟移动床分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周日尤;

    论述了模拟移动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移动床分离技术也称色谱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制备色谱技术相比,模拟移动床采用连续操作手段,利于实现自动化,制备效率高,制备量大,大型模拟移动床制备设备每年制备量可达百万吨级水平。模拟移动床是一种多学科技术相结合的先进的分离设备,设备复杂,技术含量高,其综合了工艺、设备、电器和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身。选用适当的分离剂,可以高效、廉价地分离那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的且用一般分离方法难以分离的混合物。评价模拟移动床的指标有:柱数、柱长、柱径和柱压降以及分离强度、分离纯度、分离浓度、料剂比和循环比等。模拟移动床分离技术的成熟,使其在石油、精细化工、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10年05期 No.102 182-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19 ]
  • 高酰基结冷胶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许怀远;任向妍;冯爱;

    目的:介绍新型微生物多糖—高酰基结冷胶的研究进展和前景。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胶体浓度、外加金属阳离子类型和含量、pH值、糖份都会对凝胶特性和流变性产生影响。结论高酰基结冷胶作为一种新型凝胶剂,只有在充分理解掌握其凝胶特性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2010年05期 No.102 187-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13 ]
  • 甜菊糖提取工艺进展及发展前景

    杨扬;陈社云;陈凯;蔡亚;

    甜菊糖是一种天然、高甜度、低热量不致龋甜味剂,是从甜叶菊的叶子和根茎中提取精制得到,主要由Stevioside(ST)和Rebaudioside A(RA)两种成分组成,其中RA是蔗糖的理想替代品。全世界甜菊糖的年需求量近1万吨,随着甜味剂主要消费国美国批准使用,其需求量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我国年生产量为3000t,国内消耗约500t,80%以上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大力开展甜菊糖的提取工艺研究与开发,进行甜叶菊新品种的培育和改良,提高甜叶菊中有效成分RA的含量,对带动我国甜菊糖产业的发展,改善我国农村农作物品种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甜菊糖的成分及其功能,甜菊糖不同成分对甜味的影响,对甜味口感的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综述了甜菊糖的提取、分离、精制和改性的方法。最后就甜菊糖发展前景作了概述。

    2010年05期 No.102 194-199+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19 ]
  • 天然生物防腐剂溶菌酶的改性研究进展

    赵电波;白艳红;张小燕;毋尤君;

    溶菌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糖苷水解酶,作为天然生物防腐剂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日化用品等领域。但是,天然溶菌酶为非广谱抗菌剂,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在于能够水解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很少,且被一层较厚的脂多糖类物质所覆盖,所以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几乎没有作用。一些学者通过改性研究以实现天然溶菌酶对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杀灭或抑制作用。文中概述了国内外对溶菌酶的化学改性、生物改性以及物理法超高压改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改性方法的效果、优点与不足,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拓宽天然溶菌酶的抗菌谱和使用范围,对天然溶菌酶改性研究和作为广谱抗菌剂的使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0年05期 No.102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0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03 ]

开发应用

  • 超声法提取人工养殖鲟鱼精巢中脂肪工艺的研究

    户业丽;严旭优;程波;吕中;蓝泽桥;

    脂肪遍布鲟鱼全身,特别是精巢,脂肪含量很高。采用超声提取法,以酸价和碘价评价油脂的质量,对人工养殖鲟鱼精巢脂肪进行提取工艺的研究。单因素实验表明,影响鲟鱼精巢脂肪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有超声功率、固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次数;正交实验表明,提取精巢脂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0W,固液比1/3,超声时间25min,超声3次,精巢脂肪的提取率达95.73%;超声法提取精巢脂肪的主要因素对脂肪提取率和油脂的品质影响程度不同,应根据所提脂肪的应用目的选择合适的超声工艺。

    2010年05期 No.102 20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16 ]
  •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在乳化八角茴油中的应用

    石海信;洪春美;谭铭基;黄冬梅;

    以八角茴油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为乳化稳定剂制备乳化八角茴油。利用戴维斯结构因子法计算OSAS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计算显示,随着酯化取代度的增加,OSAS的HLB值增加。以乳化稳定性参数为评价指标,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乳状液乳化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进行乳化八角茴油制备工艺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证明,OSAS是亲水性乳化稳定剂,能稳定水包油型的乳化八角茴油。OSAS稳定乳化八角茴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OSAS取代度0.03685,OSAS质量分数4%,八角茴油质量分数5%,乳化温度50℃,匀浆时间6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乳化八角茴油,稀释1000倍后在72h内仍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

    2010年05期 No.102 210-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3 ]
  • 分子蒸馏技术制备米糠油植物甾醇的工艺研究

    黄妙玲;卢生奇;王小会;朱龙平;杨伟军;冀红斌;杨得坡;

    植物甾醇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天然物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主要来源于植物油脂中。常规的甾醇制备工艺存在产品收率低、溶剂消耗量大、回收困难的缺点。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液-液分离技术,具有操作温度低、分离效率高、溶剂消耗少等特点。本文采用分子蒸馏技术,通过二次蒸馏对米糠油中植物甾醇的纯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考察蒸馏温度、进料速率和刮膜转速三个工艺参数对重相中植物甾醇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预热温度60℃和冷凝面温度为10℃,进料速率为2mL/min以及刮膜转速为250r/min的条件下,一、二级蒸馏的最佳蒸馏温度和压力分别为80℃、50Pa和160℃、1Pa。在此工艺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植物甾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甾醇含量由原料油中的3.15%提高到了61.37%。

    2010年05期 No.102 216-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81 ]

分析测试

  • 气相色谱法测定番茄皮蜡中二十八烷醇的含量

    黄文书;廖晓惠;王辰曦;冯作山;

    建立番茄皮蜡中二十八烷醇含量检测的气相色谱方法。采用毛细管色谱柱:PE-5MS30m×0.25mm×0.25μ;程序升温210℃保持3min,9℃/min升至290℃,保持35min,22℃/min升至300℃,保持5min;进样口温度320℃,分流比60∶1;FID检测器;载气:氮气(99.999%),流速50mL/min;氢气流速:35mL/min;助燃气流速:400mL/min。该法简便、准确性和精密度好,对同一试样的4次平行独立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3%。

    2010年05期 No.102 220-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3 ]
  • 茚三酮比色法定量检测赖氨酸条件的研究

    刘飞飞;李群;于岚;

    根据α-氨基酸和茚三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显色反应的原理,研究了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赖氨酸含量的方法,探讨了溶液pH、显色剂用量、加热时间和冷却时间对茚三酮比色法定量检测赖氨酸的影响,并测定了赖氨酸标准曲线。结果表明:溶液pH为6.0,显色剂用量为1.0mL,加热15min,冷却10min,波长570nm处测定吸光度为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赖氨酸含量的最佳检测条件。

    2010年05期 No.102 223-225+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0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170 ]
  • 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定性分析

    张令文;计红芳;孙科祥;张远;余军;

    探讨了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温度70℃,液料比28∶1,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含量达到3.869%(以芦丁计)。通过颜色反应和紫外光谱法对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其类型主要为黄酮醇类,还可能含有黄酮或二氢黄酮类。

    2010年05期 No.102 226-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84 ]
  • 天然叶黄素溶解度的测定

    张莉华;吕红萍;吕慧;晁红娟;许新德;邵斌;

    叶黄素主要是从万寿菊油树脂中提取分离得到。叶黄素不仅是一种天然的食品色素,又是一种很好的食品营养剂,在保护视力、预防动脉硬化、抗氧化、抗癌等方面具有优越的生理功能,有望在饮料、乳制品、方便食品、糖果、膳食补充剂和药物中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平衡法测定了叶黄素在正己烷、石油醚、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并考察了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叶黄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说明叶黄素属具有正溶解度的物质;5种溶剂中,在相同温度时,叶黄素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最大,丙酮、乙醇次之,正己烷、石油醚比较接近且最小。试验数据的测定可以为叶黄素的提取、纯化和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10年05期 No.102 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9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6 ]
  • HPLC测定食品维生素预混料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

    蔺高启;

    从检测波长、流动相、柱温等方面优化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维生素预混料中β-胡萝卜素(β-carotene),并对该检测方法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和评价。并用实验方法优化得到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维生素预混料分析β-胡萝卜素的条件为:采用1∶1(V/V)乙醇和环己烷混合液直接提取,提取液用纯水洗涤至酚酞溶液近中性。提取液经装有无水硫酸钠的坩埚脱水过滤后,用丙酮溶解,经lichossorb100-RP-8(5um)-250×4.0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氯仿比81∶15∶4为流动相进行洗脱,用紫外双通道可变检测仪ShimadzuSPD-20A在450nm进行检测,在此条件下,beta-胡萝卜素的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是Y=(3.1344e-0.006)x+(0)相关系数R=0.999882>0.999表明线性良好,能满足定量分析要求,在此色谱条件下,以3倍的噪音计算检出限,测得本方法最小检出限为1.0ug/L。加标样品回收率96.18%~101.40%。变异系数CV(%)是0.45%。准确度95.31%~101.62%该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维生素预混料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

    2010年05期 No.102 235-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5 ]

法规与标准动态

行业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