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民;马茜;王剑;张倩;
旨在研究枸杞多糖(LBP)的纯化,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采用色谱法和溶剂法研究了LBP的脱色条件;利用HPLC法分别考查了醇沉、DEAE纤维素色谱柱和SephedexG-75葡聚糖凝胶色谱柱对LBP的纯化效果,并测定了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表明:最佳脱色条件为多糖溶液(0.2%,g/v)∶氯仿∶正丁醇=25∶5∶1(v/v/v)。5次醇沉可有效减少LBP中的小分子杂质;DEAE纤维素色谱柱可将枸杞多糖分为6个组分,其中以0.15mol/L和0.20mol/L的NaCl溶液为洗脱液获得的组分(LBP-4、LBP-5)含量较高;采用Sephedex G-75色谱柱对LBP-4和LBP-5进行纯化,分别得到LBP-4a和LBP-5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及HPLC检验证明其为纯品,M珚n分别为866130D和1412100D。
2012年01期 No.110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8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0 ] - 李建涛;陈历俊;姜铁民;
为了进一步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发酵产凝乳酶的活力,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解淀粉芽孢杆菌凝乳酶活力的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基初始pH及发酵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摇床转速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凝乳酶活力影响最大,其次是发酵时间,培养基初始pH的影响较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在100mL三角瓶中装30mL发酵培养基,接种量3%,培养温度39℃,培养基最初pH为6.0,发酵时间为14h,摇床转速为120r/min,凝乳酶活力可达923.1Su/mL。
2012年01期 No.110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01 ] - 周迪;邵斌;许新德;周玉春;刘爱琴;代志凯;
叶黄素不溶于水,微溶于植物油,有限的溶解性和对氧化的高敏感性,阻碍了合成得到的粗产品在食品和饲料染色中的直接使用,为增加得色量并增加可吸收性和生物利用率,必须将活性物质的粒径减小到10μm以下,甚至有的达到了纳米级,因为叶黄素的着色效力和生物利用率与其在介质中的粒径和分散性直接相关,为此本文研究了以叶黄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油、溶解温度、时间、喷雾干燥工艺对微囊化叶黄素产品的影响,确定了瞬时高温油溶和喷雾冷凝法微囊化叶黄素新工艺;并通过正交实验,从产品感观质量和稳定性入手,确定了合理的水溶性5%叶黄素微囊化产品配方,解决了高含量叶黄素产品的稳定性、异构和高脂溶难吸收的三大难题。
2012年01期 No.110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8 ] - 陈福北;
西青果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ICP-MS/ICP-AES法联合测定其中的24种元素,方法的准确性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10015、GBW10020进行对归照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完全可以满足样品中元素含量测定要求。从检测结果来看西青果中富含K、Mg、Ca、P等宏量元素及Fe、Zn、Mn、Cu等微量元素,其中K含量最高为11100μg/g,而Be、Cd、Mo、Tl含量较低,均低于0.3μg/g。所测定元素的含量顺序依次为K>Ca>Mg>P>Al>Fe>Ti>B>Na>Zn>Mn>Cu>Sr>Ba>Ni>V>Cr>Pb>Co>Li>Mo>Cd>Be>Tl。
2012年01期 No.110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6 ] - 邓仕任;夏林波;李博;
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回流提取的方法,建立芫花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建立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与芫花总黄酮得率之间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极显著,拟合性好。在总的作用因素中,平方项对总黄酮的得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一次项,交互项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回流提取条件下,乙醇浓度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影响较小。最终得出芫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3℃、提取时间1h、乙醇浓度78%、料液比料液比1∶12(g/mL),在此条件下,芫花总黄酮得率为2.239%。
2012年01期 No.110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3 ] - 杨永美;刘钟栋;毕礼政;龚本前;
多孔淀粉是生淀粉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各种淀粉形成的一种中空的变性淀粉。作为一种高效、无毒、安全的新型有机吸附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妆品、造纸等行业。超声波微波协同组合条件下改进传统酶水解法来制备玉米多孔淀粉。超声波微波协同组合条件下改进传统酶水解法来制备玉米多孔淀粉。采用单因素和L18(37)正交实验,考察温度、时间、超声波功率等对吸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45min,微波功率150W,超声波功率400W,温度56℃,α-淀粉酶加酶量为8U/g,糖化酶与α-淀粉酶配比为6∶1,柠檬酸缓冲液pH为5.4,此时吸油率最高。通过SEM观察,发现多孔淀粉呈蜂窝状,表面孔的数目较多,孔密度均一,孔径不大但孔深适中,同时比表面积增大,颗粒较完整。
2012年01期 No.110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07 ] - 崔淑芬;黄伟红;孙鲁;杜瑞锋;曹玉华;
木糖母液是木糖结晶后的副产物,主要成分为木糖,还有葡萄糖、阿拉伯糖及半乳糖等多种杂糖。采用酿酒酵母发酵法可以去除木糖母液中的葡萄糖,提高其中木糖及阿拉伯糖的纯度,以便进行后续分离,提高木糖母液的利用率。本研究的主要工艺路线:采用酿酒活性干酵母为种子,按照0.3%的接种量接种至扩繁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0℃、转速为150rpm的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15 18h,然后,用离心机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将菌泥转移至稀释到18%浓度的木糖母液中进行发酵,去除葡萄糖。发酵温度为34℃、振荡转速为200rpm、发酵时间为8h,葡萄糖浓度降至0.2%以下。去除葡萄糖后的木糖母液,经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知发酵脱糖前后木糖母液中除葡萄糖以外的其他成分及其含量基本不变。
2012年01期 No.110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0 ] - 袁建梅;郭伟云;汪应灵;
采用乙醇为浸提溶剂从合欢花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合欢花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正交实验因素及水平,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且研究了合欢花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对.OH的清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合欢花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2h,浸提温度70℃,在此条件下,合欢花总黄酮提取率为2.53%;合欢花中总黄酮提取液对.O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当合欢花总黄酮浓度达到0.06mg/mL时,对.OH自由基清除率为62.81%。
2012年01期 No.110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7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80 ] - 郭洁;郭顺堂;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乳制品和面制品等食品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类重要的食品配料,因此其安全问题十分重要。而亚硝酸盐含量是食品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作为配料的大豆分离蛋白是否含有亚硝酸盐以及亚硝酸盐的含量水平应该得到重视。实验发现,使用国标法中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分离蛋白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回收率较低,不到80%,这样会造成测定的不准确,不利于亚硝酸盐的含量监控。因此本研究利用超声波400W辅助提取,省去了样品于沸水浴中加热15min的步骤,对大豆分离蛋白中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大豆分离蛋白亚硝酸盐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回收率高(97.2%)、精密度好(相对标准偏差为2.5%),适合大豆分离蛋白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2012年01期 No.110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7 ] - 王武;任志伟;张静;吴巧;
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鸭肉脯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会逐渐挥发,造成鸭肉脯的风味减淡,影响鸭肉脯的品质,因此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以保持鸭肉脯在保藏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稳定性,以鸭肉为原料,研究了鸭肉脯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黄原胶、卡拉胶、阿拉伯胶和魔芋胶对鸭肉脯保藏期间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规律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HS-SPEM-GC-MS)对鸭肉脯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萃取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食用胶后可以减缓鸭肉脯挥发性风味物质总含量的挥发速度,有效的保持了鸭肉脯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添加食用胶对鸭肉脯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中的壬醛、草蒿脑等起到较好的保持作用,从而有利于延长鸭肉脯的保藏时间风味稳定性。
2012年01期 No.110 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7 ] - 冯彩平;刘美玉;郑立红;郭慧媛;任发政;
防止、减缓脂肪的氧化是低盐、低硝腊肉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试验在腊肉制作中添加天然、高效、安全的茶多酚、异抗坏血酸钠、迷迭香作为其抗氧化剂,三种抗氧化剂在腊肉中协同抗氧化,通过测定腊肉酸价、过氧化值以及腊肉色泽的变化,得到抗氧化剂最佳组合为:茶多酚0.3g/kg、异抗坏血酸钠0.3g/kg、迷迭香抗氧化剂0.1g/kg。抗氧化剂以此最佳配比制作腊肉,保质期内酸价及过氧化值均显著低于国家限定标准。
2012年01期 No.110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00 ] - 李超;王孟楚;
[目的]研究鼠曲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法、羟基自由基法、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和抗脂质氧化四种方法研究了鼠曲草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当鼠曲草总黄酮浓度在13.33μg/mL 133.3μg/mL和10.67μg/mL 127.97μg/mL范围内,其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09%55.71%和40.08%83.93%,且都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0.12mg/mL的鼠曲草总黄酮溶液12mL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可达69.66%,对NaNO2的清除率可达70.71%;鼠曲草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基自由基、阻断亚硝胺合成、清除NaNO2的IC50值分别为118.2μg/mL、16.3μg/mL、33.4μg/mL、17.8μg/mL。同时,质量浓度0.05%的鼠曲草总黄酮和0.02%的TBHQ的抗大豆油氧化能力相接近。[结论]鼠曲草总黄酮是一种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可用于保健食品、药品开发。
2012年01期 No.110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6 ] - 郭培培;刘钟栋;占学旺;
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小角散射研究了小麦淀粉回生过程凝聚结构的变化。淀粉凝聚体成多散系特征,在淀粉回生过程中乳化剂的加入有效的抑制了淀粉链的移动,形成了淀粉-乳化剂络合物或超分子结构,在回生后期,乳化剂抑制了淀粉凝胶体之间聚集絮凝和回转半径Rg的增大。乳化剂的加入增大了小麦淀粉凝胶体界面层厚度,从10nm 12nm增加到11nm 14nm。小麦淀粉中直链淀粉的首先絮凝改变散射体系中两相的分布。淀粉凝聚结构均成质量分形(Dm)特征,在淀粉回生前期,小麦淀粉Dm为2.0,而添加蔗糖酯的小麦淀粉Dm为2.31;糯玉米淀粉Dm为1.67,添加蔗糖酯后,糯玉米回生淀粉液Dm为2.60,表明乳化剂能有效的和淀粉凝聚结构络合,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增大了小麦淀粉凝聚结构的Dm。
2012年01期 No.110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2 ] - 祁乐乐;陈雪敏;王伟;张生万;
以苏木抗癌药物提取废液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废液中的苏木色素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实验表明:纯化后的色素回收率为84.50%87.96%,色价较粗品提高了3倍以上;该色素在弱酸性、中性环境中稳定性良好;在温度低于60℃时,保存率较高;紫外灯照射、室内光照、室外光照均会使色素有一定程度的褪色,因此该色素更适宜避光保存;Cu2+、Al3+会使其颜色变深,具有增色作用,而Zn2+、Ca2+、Mg2+的加入则对其无影响;甜味剂、防腐剂的加入也不会改变色素的吸光度值。同时,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发现,相比于BHT,该色素具有更强的还原性,对脂质过氧化过程有抑制作用,且抗氧化效果与添加量之间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也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2012年01期 No.110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75 ] - 汪苗苗;丁玉;
近年,随着天花粉蛋白(TCS)在抗癌细胞和HIV病毒方面的临床性研究进展,天花粉蛋白生产工艺也需在保证效益的前提下精细化。本实验利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硫酸铵粗提后亲和双水相进一步纯化,得到精制的天花粉蛋白。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最后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其纯度进行了鉴定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并对比了盐析法和亲和双水相分离法,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铵沉淀法最佳分离条件为固液比为1∶12、浸泡时间为24h、pH在5左右,最终得率0.8mg/g;亲和萃取最佳条件:染料CibacronBlue F3GA-吐温80在成相吐温80中的含量8%,成相吐温80的占双水相含量为4.0%,(NH4)2SO4的含量2.0mol/L,充分混合的时间9h,反萃取氯化钠的含量为0.5mol/L,反萃取的时间为8h,得率0.6mg/g,但凝胶电泳显示其纯度较高。
2012年01期 No.110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4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1 ] - 惠伯棣;赵婷;裴凌鹏;
目的:观察斑蝥黄质分子在雄性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几何异构体组成变化。方法:选择体重250g±10g的雄性SD大鼠,一次灌胃1mL斑蝥黄质与豆油混合物(1.75mg斑蝥黄质/mL),4h后收集其血清、肝脏及粪便,萃取其中的斑蝥黄质组分,在酸性乙腈-水(流动相A)和MTBE(流动相B)流动相梯度洗脱中,用C30-HPLC-PDA对萃取物进行分离,检测其几何异构体的组成。结果:斑蝥黄质分子几何异构体在本项研究中所采用的C30-HPLC条件下可以获得良好的分离。检测结果表明:在大鼠体内的消化、吸收、血液运输和肝脏代谢中,未发现斑蝥黄质分子几何异构体比例的明显变化。
2012年01期 No.110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0 ] - 张群安;史政海;史小洁;
以乙缩醛生产过程中精馏塔塔底有色高沸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粒状活性炭、硅藻土、活性白土和粉煤灰为脱色剂,考察了其脱色的可能性,发现活性炭对其脱色最有效。以脱色温度、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和搅拌强度为实验因素,以脱色率为考察指标,分别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乙缩醛溶液进行了脱色研究,最终确定乙缩醛溶液脱色的最佳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0%,脱色温度20℃,脱色时间6h,脱色率为78.7%。
2012年01期 No.110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4 ] - 朱路甲;张雪梅;赵守明;郭强;
L-阿拉伯糖作为一种低热量的甜味剂,最具代表性的生理作用是有选择性地影响小肠二糖水解酶中消化蔗糖的蔗糖酶,从而抑制蔗糖的吸收。目前企业主要利用生物法从水果皮壳、玉米芯等植物纤维中提取,存在成本高,影响产品市场成长率等原因。木糖结晶后的母液富含大量的L-阿拉伯糖,如能提取利用将使成本大大降低。本文应用分散聚合法合成的钙型苯乙烯系螯合树脂,作为木糖母液中L-阿拉伯糖与木糖和其它杂糖分离的工业色谱填料。考察了交联剂、致孔剂等不同因素对色谱填料粒径和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优化的具备合适骨架弹性和刚性15%交联度的树脂。在Φ50×850mm的模拟移动床(SMB)色谱系统上进行木糖母液分离研究,取得了99.5%纯度的L-阿拉伯糖,其收率达到了96%,该分离操作条件对进一步工业化放大设计和生产优化操作奠定了基础。
2012年01期 No.110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58 ] - 李娟;王君高;杨婷婷;
黄原胶发酵生产培养基的组成对黄原胶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测定发酵液粘度、粗胶含量,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黄原胶产量和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源对黄原胶质量影响较大,不同碳源之间最终发酵水平有明显差别,当玉米淀粉:蔗糖2∶1时黄原胶产量和粘度最高。氮源的影响次于碳源,确定最佳氮源为黄豆粉。CaCO3能明显提高黄原胶的产量粘度,是无机盐中最大影响因子,CaCO3最优添加量为0.3g/100mL。KH2PO4影响作用不大,差别不显著,当KH2PO4添加量为0.5g/100mL时,黄原胶产量和粘度达到最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最优配方为:玉米淀粉5g/100mL,蛋白胨0.5g/100mL,KH2PO4 0.4g/100mL,MgSO4 0.05g/100mL,FeSO4 0.025g/100mL,柠檬酸0.025g/100mL,在此条件下,28℃,180r/min发酵培养72h,黄原胶的产量可达到29.88g/L,粘度达到6002mPa/s。
2012年01期 No.110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8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3 ] - 容艳筠;李英明;
通过测定9种树脂对红曲红发酵后压滤产的废液的吸收率,选择NKA树脂作动态吸附、洗脱及小型生产实验的材料,研究结果表明湿树脂与废液比例为1∶20~25,用95%酒精洗脱,吸附收率、洗脱收率均在60%以上,废液COD下降约45.7%,大大地缓解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2012年01期 No.110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0 ]
- 骆海平;吴胜旭;徐勇;寇秀颖;
研究新生磷酸钙法对抗性麦芽糊精的脱色效果,同时考察不同操作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的起始浓度,石灰乳加入后的pH,磷酸加入后的pH这三个因素能够显著影响溶液脱色的效果。起始浓度Brix=2%为宜,随着起始浓度的增加,脱色效果逐渐下降,损失率逐渐上升。石灰乳加入后pH=11以内,随着pH增加,脱色效果逐渐增加,但是损失率也逐渐上升。磷酸加入后pH控制在6.5,pH在6.5时,脱色率最高达到65%,之后随着pH上升,脱色率逐渐下降。温度对脱色效果影响不显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氯化铝都能够对磷酸钙的脱色效果起到协同增效作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在2‰的添加量下,其和磷酸钙混合的脱色率可达到60%;聚合氯化铝添加量为2‰,其和磷酸钙混合的脱色率可达到68%。
2012年01期 No.110 158-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7 ] - 徐晨;杜鉴;陈历俊;石维忱;
牛奶及乳制品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人称"白色血液",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近年来我国乳业发展迅速,但与世界平均水平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制约我国乳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乳糖不耐症。利用β-半乳糖苷酶对牛奶进行水解可生成易被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半乳糖及"双歧因子"低聚半乳糖,不仅能解决乳糖不耐症问题,还能增加牛奶的营养价值。本文在单因素初步试验的基础上,以低聚半乳糖合成率为响应指标,通过响应分析法对低乳糖水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5.3℃、加酶量为2.5mL及反应时间为69.7min时,低聚半乳糖得率达到最大值6.15%。通过乳果糖试剂盒测定水解后低乳糖奶中乳果糖含量,平均含量为158.17mg/L。
2012年01期 No.110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9 ] - 杜阳吉;王三永;李春荣;詹耀才;
为了确定粗烟膏中茄尼醇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了以乙酰化处理后的粗烟膏为原料,然后将乙酰化烟膏除杂,最后通过皂化反应以及结晶纯化得到茄尼醇纯品。通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乙酰化烟膏中酯化态茄尼醇皂化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粗烟膏中茄尼醇皂化的最佳工艺为:按1∶15(质量比)的料液(90%酒精)比进行加热,20∶1(质量比)的料碱(NaOH)比,在80℃恒温下3h回流反应。皂化产物中茄尼醇通过90%的酒精重结晶,活性炭脱色等步骤进一步的精制纯化得到高纯度的茄尼醇,最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得的茄尼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乙酰化法以及皂化法相结合的纯化过程对粗烟膏中的茄尼醇分离纯化效果良好,该方法最终茄尼醇提取率为11.3%,能够得到纯度为91.23%的高纯度茄尼醇。
2012年01期 No.110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5 ] - 张宇;付晓婷;林洪;许加超;高昕;
琼胶,是存在于琼胶型红藻多糖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它以其独特的凝固性和稳定性广泛的应用在食品工业、化学工业、科学研究及其它领域。本文建立了红藻门伊谷藻琼胶的提取工艺。对热水浸提法,酸预处理浸提法,碱预处理浸提法进行比较,应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和漂白工艺。试验结果表明:1.2%的NaOH溶液,料液比1∶30,高压锅121℃提取2h。胶体在有效氯浓度0.18%,pH为5.39的次氯酸钠溶液漂白10min。该工艺的琼胶提取率高,所提取的琼胶品质良好,与石花菜属琼胶品质相当。
2012年01期 No.110 173-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1 ] - 张晓玲;陈历俊;牟光庆;
多糖是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因其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及功能,并且安全无毒,近年来成为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本文对实验室保藏的一株产胞外多糖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到枯草芽孢杆菌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37℃,摇瓶培养转速为160r/min,接种量为3%,发酵时间为36h,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最大可达到4.135g/L,产量提高了2.87%。
2012年01期 No.110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93 ] - 黄明发;鲁兴容;刁兵;陈天毅;
魔芋胶作为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增稠性、乳化性、黏结性、吸水性等功能特性,已广泛应用于饮料、果冻、冰淇淋、肉制品、面制品等食品中。本文综述了魔芋胶的结构、功能特性以及在肉制品中的具体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2年01期 No.110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130 ] - 王蓓;曹雁平;郑福平;马艳丽;
气味指纹识别技术(又称电子鼻技术)是由传感和自动化模式识别系统组成的针对各种气味进行精确识别的智能系统。由于该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快速、全面地测定食品气味,因而将气味指纹识别技术应用于食品风味鉴别体系是目前食品感官品质评价的热点之一。本实验通过利用电子鼻对不同类型的奶酪制品、奶粉样品、商品天然奶味香精与自制天然奶味香精样品的总体香气组分进行采集得到传感器响应值,并通过主成份分析(PCA)和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的两种方法对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电子鼻技术可以方便、客观地确定自制奶味香精与其他香精样品的风味相似程度,并能够迅速地对自制奶味香精样品的香气品质进行评价,从而为电子鼻在香精香料领域内的研究与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与方法。
2012年01期 No.110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6 ] - 田亮;王修俊;王文平;牛立群;马桂英;
为了提高猪肉的蒸煮出品率,首先将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按4∶3∶2比例复配成复合磷酸盐添加剂。以猪肉蒸煮出品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工艺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合磷酸盐、谷氨酰胺转胺酶、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添加量为复合磷酸盐0.36%、TG酶0.60%、卡拉胶0.20%、大豆分离蛋白0.41%,在此条件下,猪肉蒸煮出品率可达到89.5311%。验证试验猪肉蒸煮出品率为(89.1±0.4)%,表明实验结果与软件优化结果相符。
2012年01期 No.110 197-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4 ]
- 许中敏;鲍小丹;刘鲁林;常欣;
研究了国内外关于NaFeEDTA的法规标准情况。在安全及毒理学方面,其使用量不超过铁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0.8mg/kg bw,以及EDTA不超过1.9mg/kg.bw时,NaFeEDTA在食品中应用是安全的。从质量技术指标上,各个国家主要参考JECFA 2006的质量标准为制订依据;相较其他国家,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CC 6&FCC 7)又补充了部分指标要求,而且对铁、EDTA和pH的指标也做了更严格的限定。在使用范围方面,各国要求各异,大多局限于食物强化中应用,但根据欧盟最新批准状况,NaFeEDTA已经批准应用于食品补充剂和特殊营养用食品中。
2012年01期 No.110 206-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23 ] - 官伟;刘玉平;苗志伟;
5,6-二氢-2,4,6-三取代基-1,3,5-二噻嗪是一类重要的含硫含氮杂环香料化合物,目前从食品中鉴定出的已经有70种左右。由于这类香料化合物具有典型的烤香、肉香、坚果香、蔬菜香等香气特征,有的已经被我国及世界上多个国家批准用来调配食用香精,用于食品加香,如2,4,6-三甲基-5,6-二氢-4H-1,3,5-二噻嗪、2(4)-异丁基-4(2),6-二甲基-5,6-二氢-4H-1,3,5-二噻嗪、2,4-二甲基-4H-吡咯[2,1-d]-1,3,5-二噻嗪等。本文对67种5,6-二氢-2,4,6-三取代基-1,3,5-二噻嗪类香料化合物的天然存在和香气特征进行了归纳;由于在食品基质中这类化合物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梅拉德反应、脂肪的氧化、Strecker降解、pH、温度等,因此有必要对其在食品热加工过程中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和总结;考虑到1,3,5-二噻嗪类化合物在香料工业中的潜在价值,本文也对文献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概括。
2012年01期 No.110 212-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6 ] - 孙倩倩;姜子涛;李荣;
连翘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药食两用的植物,不仅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而且还可以应用于食品、化工、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其精油主要是从连翘的种子中提取的一种挥发性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氧化、抑菌消炎、抑制病毒等。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日益重视,近年来以天然防腐剂代替化学合成防腐剂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而人们热衷于开发安全、天然的防腐剂。连翘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因其具有价格低廉,对食品风味影响小等特点,已成为了科研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着重介绍了连翘精油的提取方法、包合工艺的研究、不同产地连翘精油的成分差异以及其抑菌和抗氧化作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以后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012年01期 No.110 22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9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