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莉华;葛文津;夏立营;刘维佳;许新德;邵斌;孙晓霞;
目的:为了检验叶黄素对眼缓解视疲劳的保健作用。方法:根据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规范》(2003年版),对叶黄素咀嚼片进行了为期30d的人体试食临床观察。结果:试验组左右眼远视力均比试食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食后左右眼远视力与试食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食后试验组明视持久度由试食前的55.02±8.70提高到服用后的65.84±11.60,平均提高了21.90%,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明视持久度由试食前的56.71±6.95提高到服用后的56.11±9.31,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食后试验组明视持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眼部症状积分由服用受试物前的7.14±2.39降低至服用后的4.48±2.24,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食后试验组的眼部症状积分与对照组(5.84±2.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食组总有效率(62.00%)高于对照组(14.00%)(P<0.05)。试食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未见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试验证明了叶黄素对人体具有缓解视疲劳的保健功能,且对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
2012年05期 No.114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59 ] - 韩艳利;旷春桃;钱伟;周军;
鸢尾酮是从鸢尾植物中提取的鸢尾油的特征香气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和烟草工业中。鸢尾酮主要有α,β和γ三种异构体。本文概述了鸢尾酮的制备方法,包括植物提取法、生物技术法和化学合成法。植物提取法是获得鸢尾酮最直接和简便的方法,但鸢尾植物资源有限,很难满足市场需求。生物技术法能在温和的条件下制备鸢尾酮,但是稳定的菌种筛选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化学合成法是鸢尾酮的主要制备方法,本文重点综述了以植物次生代谢物和石化产品为原料合成鸢尾酮,并对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因工艺路线长、反应条件苛刻、产率低,多数合成路线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所以研究合成步骤少,反应条件温和、收率和选择性高的工艺路线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2年05期 No.114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6 ] - 廖芬;崔素芬;周主贵;何全光;李丽;李志春;李昌宝;游向荣;
用热风烘干法、真空冷冻干燥法及喷雾干燥法三种工艺制备姜粉,比较分析了三种工艺制备所得姜粉的含水量、得率、姜酮及姜油含量,并对姜粉品质进行感官模糊评判。结果表明,三种工艺制备所得姜粉含水量为:真空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热风烘干法;得率为:真空冷冻干燥法>热风烘干法>喷雾干燥法;姜油含量为:热风烘干法>喷雾干燥法>真空冷冻干燥法;三种工艺制备所得姜粉的姜酮含量无差异。感官模糊评价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法所得姜粉品质最优,其次是喷雾干燥法和热风烘干法。综合各指标,真空冷冻干燥法在保持姜粉的姜酮、姜油含量,以及色泽、滋味、外观、组织状态等方面,均优于热风烘干法及喷雾干燥法,且得率也显著高于另两种工艺,可作为工业生产姜粉的一种很好的工艺选择。
2012年05期 No.114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3 ] - 洪瑶;陈文伟;黄光荣;王观冯;
虾产品是我国渔业的优势出口产品,随着生产加工规模的扩大,产生了大量的虾头、虾壳等加工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虾加工副产物为原料,添加外源蛋白酶并控制水解进程,可以得到富含蛋白、多肽等物质的水解液。本文研究了以酶解的方法提取虾加工副产物中的蛋白,为提高虾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首先通过比较不同水解酶的水解效率,确定了碱性蛋白酶为最佳的水解酶,其次研究了起始pH、料液比、时间、温度和酶添加量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最后根据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起始pH9.0,酶添加量1.2%,温度65℃,料液比1:30,时间2.5h;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为68.76%。
2012年05期 No.114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4 ] - 刘瑞林;王德金;袁静;郑伟婷;胥生杰;詹文丽;张志琪;
研究以正己烷为溶剂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山茱萸籽油的工艺。以出油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微波功率、超声功率、液料比、提取时间对山茱萸籽油出油率的影响。以提取率为指标,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设计正交试验,并用响应曲面优化法(RSM)优化山茱萸籽油的提取工艺,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510W,超声功率350W,液料比17:1 mL/g,提取时间10min。在此最佳条件下,山茱萸籽油的一次提取率相对于索氏提取法为121.15±0.09%(出油率为10.90±0.09%,n=3),与理论计算值122.66%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山茱萸籽油的提取得率。试验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提取山茱萸籽油具有提取率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另外为山茱萸籽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2年05期 No.114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02 ] - 吴克刚;袁林;柴向华;孙敏甜;黄惠贤;
花生红衣是花生加工产业的副产物,含有多种多酚物质,如白藜芦醇、原花青素等,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本文研究了花生红衣多酚的乙醇提取工艺条件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选择浸提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四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乙醇提取花生红衣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75min,料液比1:40。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花生红衣多酚含量可达12.37%。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实验结果表明,花生红衣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同浓度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但次于TBHQ。本文可为花生红衣多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12年05期 No.114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9 ] - 杜连启;东勇;高丽娜;
本试验以制备豌豆粉所得豌豆皮为原料,对豌豆膳食纤维提取工艺条件及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影响豌豆皮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因素主要是浸泡温度、碱浓度、碱煮时间,通过正交试验对利用加碱蒸煮法提取豌豆皮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水不溶性豌豆膳食纤维纯度的因素依次是碱煮时间、NaOH浓度、浸泡温度,以豌豆皮为原料提取膳食纤维的最佳条件:浸泡温度32℃,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0.5%,碱煮时间9min。通过豌豆膳食纤维直接密度、持水力、膨胀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等理化性质测定的结果表明,豌豆膳食纤维是一种优良的膳食纤维,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2012年05期 No.114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8 ] - 段胜林;王雪;刘炎桥;刘士伟;刘杰;
以麦芽、糙米、废弃啤酒酵母为原料,采用生物技术富集γ-氨基丁酸,定向降解生成所需要的糖原和蛋白原,通过一定的配比研究,控制美拉德反应,然后采用连续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开发功能性麦精。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淀粉酶、蛋白酶定向酶解麦芽的参数,确定蛋白酶的添加量为0.2%、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h以及淀粉酶的添加量为0.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h;研究了通过促进糙米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富集γ-氨基丁酸,确定添加VB6以及硫酸钙提高γ-氨基丁酸含量;研究了促进啤酒酵母自溶的条件:pH6.0、食盐添加量0.8%、50℃条件下提取4.5h。
2012年05期 No.114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8 ] - 李超;
为了探讨纤维素酶对葛根中总黄酮提取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主要影响因子与葛根总黄酮提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液料比对葛根总黄酮提取率影响不明显、酶浓度影响极明显、酶解时间影响显著。通过RSM响应曲面法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回归方程p=0.0165<0.01,R_(Adj)~2为0.8202和Adeq.Precision为8.671,说明所建模型与试验值的拟合度很好。葛根总黄酮的纤维素酶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2.1mL/g、酶浓度0.46%和酶解时间67.9min;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得率为0.184%,与理论计算值0.182%基本一致。
2012年05期 No.114 10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03 ] - 张志忠;朱书芳;宋鹏;张建光;
叶绿素是一种天然的、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其结构与人类和大多数动物体内血液中红色素结构极其相似,有诸多生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日用工业及临床等行业。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需求,如何简便有效地大量提取叶绿素,已成为叶绿素生产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丙酮为提取溶剂从三叶草中提取叶绿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叶绿素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三叶草最优原料状态、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三叶草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三叶草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丙酮,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4h,此时提取液在波长652nm处的吸光度值最大。
2012年05期 No.114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0 ] - 陈尚龙;李超;刘全德;刘辉;王禄;
为获得超声辅助提取香薷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Box-Behnken设计,以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时问为自变量,香薷挥发油的得率为因变量,对影响香薷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3个因子对香薷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时间对提取效果有极显著影响,料液比对提取效果有不显著影响,且交互作用都不显著,二次项都极显著。通过软件模拟优化后得到超声辅助提取香薷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2.1mL/g,提取温度56.8℃和超声时间31min,香薷挥发油的得率为3.868%。Box-Behnken设计优选香薷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预测性良好,对工业生产优化香薷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2012年05期 No.114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6 ] - 赵平;张月萍;任鹏;
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与聚合度有很大的关系,高聚体的抗氧化活性不及低聚体,且难以被人体吸收利用。将高聚体水解成活性更高的低聚体或单体,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植物资源。葡萄籽原花青素粗提液用AB-8大孔树脂吸附纯化,以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梯度洗脱,采用亚硫酸作为酸介质将乙醇浓度为33%、35%、37%、39%、41%的洗脱液原花青素高聚体水解。以平均聚合度、自由基清除率和VC当量浓度为指标对原花青素高聚体水解效果进行评价,并检测水解产物中副产物,讨论了水解过程机理与酸介质影响。水解后原花青素的平均聚合度显著降低,抗氧化活性提高。用分光光度法定性检测,产物中没有副产物生成。水解液进行分级分离,表明水解产物主要为低聚体。
2012年05期 No.114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2 ] - 付娟娟;温文;李丹丹;彭业芳;温辉梁;
为了提高甜菊叶中甜菊糖苷的提取效率,将超声波和纤维素酶共同应用于甜菊糖苷的提取中,研究其对甜菊叶中甜菊糖苷的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对液料比、纤维素酶用量、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五个单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液料比为12,纤维素酶用量为0.15%,提取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80min,超声够率为50W,该条件下甜菊糖苷的提取率为12.94%;提取率比水提高出2.90%,并缩短了提取时间,降低了提取温度。
2012年05期 No.114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4 ] - 汪洪涛;周艳红;余芳;
对大豆皮水溶性多糖(SHWP)的组成及流变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为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先碱处理豆皮,再在酸性条件下提取SHWP,对提取的SHWP用气相色谱测定其单糖的组成,用液相色谱测定多糖的组成及分子量,用流变仪和黏度计分析其流变学性质。结果表明:SHWP单糖组成主要为阿拉伯糖和甘露糖,SHWP平均分子量约为30085;SHWP溶液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呈现假塑性流体,其流动特性符合Power-law模型;SHWP溶液的黏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剪切变稀越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SHWP溶液在温度10~75℃温度范围内没有凝胶;此外,pH对SHWP溶液黏度有较大影响,在低pH下,SHWP溶液不凝胶也不沉淀。与果胶和CMCNa相比,在相同浓度相同剪切速率下SHWP黏度最小。
2012年05期 No.114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6 ] - 刘开华;王家东;邢淑婕;
将天然抑菌抗氧化物质茶多酚添加到大豆分离蛋白中制成复合涂膜液,以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果实硬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为指标定期取样分析测定,研究所制成的涂膜液在室温条件下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处理可明显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生成速率和失重率,减缓了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且涂膜物大豆分离蛋白中添加茶多酚可进一步增强涂膜处理的效果,5%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中添加200mg/kg茶多酚制得的涂膜液处理效果显著。
2012年05期 No.114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68 ] - 何扩;张秀媛;王丽霞;张亚园;
研究了不同澄清剂对自酿巨峰葡萄酒澄清效果,试验采用了果胶酶、皂土、蛋清三种澄清剂澄清白酿巨峰葡萄酒,使其与酒中的单宁、蛋白质、金属复合物,色素以及果胶质等发生絮凝作用而将这些物质除去,使葡萄酒的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通过采用不同澄清剂剂量和时间来确定澄清剂的作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果胶酶法是较其他两种更理想的澄清方法,同时确定其在自酿巨峰葡萄酒澄清中的最佳用量为0.10%,最佳澄清时间为5h,以期为以后葡萄酒澄清剂的合理选择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2012年05期 No.114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79 ] - 杨萍;郑先哲;
研究了酶解法辅助提取黑甜糯玉米中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纤维素酶处理,对水浸提的料液比、酶的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进行正交试验L_9(3~4),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确定了酶解法辅助提取黑甜糯玉米中多糖的最佳工艺:料液比为1:15,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50%,提取温度为60℃,浸提液pH为5.0,多糖提取率为0.0513%。本文建立的优化工艺可为黑甜糯玉米多糖的提取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2年05期 No.114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3 ] - 刘德江;孙国志;李佳琳;申健;丛慧颖;赵永勋;
试验所用的野生蓝靛果果实采摘于伊春市五营林业局,其具有非常好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学活性,且野生资源稀少、产量很低,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野生浆果植物品种。该项试验以野生蓝靛果红色素质量浓度为指标,研究了五种HPD系列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蓝靛果红色素的吸附及洗脱条件,筛选分离纯化了蓝靛果红色素的最佳树脂,并得到了优化的分离纯化工艺。结果表明,HPD-200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分离纯化蓝靛果红色素的最佳树脂。其纯化工艺条件为:pH为3.0,一样质量浓度为3.0g/L,上样流速为1.0mL/min;洗脱剂为50%乙醇,洗脱流速为1.5mL/min。精制后的蓝靛果色素的色价比粗制品提高了11倍,色素得率为87.6%。该分析结果对蓝靛果的食用、药用、染料及化妆品等方面的利用研究开发具有科学价值。
2012年05期 No.114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8 ]
- 周晶晶;何仁;连志超;胡立平;韦建芳;
以百香果为原料,现制百香果浑浊果汁,加入葡萄糖氧化酶,研究其抗氧化褐变的最佳工艺条件。首先分别在加入的葡萄糖氧化酶浓度,葡萄糖氧化酶作用时间,葡萄糖氧化酶作用温度这三个因素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再从中得到合适的因素水平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从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加入葡萄糖氧化酶来抑制百香果浑浊果汁氧化褐变,影响褐变度BI值的因素依次为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温度、作用时间和加入的浓度,得到的最佳方案为加入的葡萄糖氧化酶浓度为30ppm、作用时间为15 min、作用温度为30℃。
2012年05期 No.114 159-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9 ] - 于涛;于冰兰;杜鹏;
为了得到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并且适合中国人口味的干酪,以酸凝乳为生产方法生产干酪,并添加燕麦增加产品的风味和营养。本实验主要确定酸凝型燕麦奶酪的主要工艺参数。以感官评定和质构测定为评价方法,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确定淀粉添加量、蔗糖添加量、燕麦添加量的最适范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各个最佳工艺参数,并与发酵型燕麦奶酪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分别为,淀粉添加量0.6%,蔗糖添加量4.0%,燕麦添加量5.0%。以最佳参数生产得到的酸凝型奶酪的性状为白色,呈固体,并有燕麦的香味。与发酵型燕麦奶酪综合比较感官性状和质构性质,得出酸凝型燕麦奶酪性状稳定,品质优良,工艺可以用于工业生产。
2012年05期 No.114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8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6 ] - 杨阳;李淑燕;倪元颖;
Thaumatin是一种天然植物甜味蛋白,具有甜度高、能量低、安全性好等优点。文章综述了其来源、结构和安全性、生产现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及国内外审批现状,以期为Thaumatin的国内研究、应用和审批提供参考。
2012年05期 No.114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3 ] - 范素琴;王春霞;安丰欣;王晓梅;张娟娟;解素花;
研究不同用量的藻酸丙二醇酯对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藻酸丙二醇酯在酸乳饮料中的最适用量,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调配型酸乳饮料复配乳化稳定剂的最佳配方:藻酸丙二醇酯0.2%、羧甲基纤维素钠0.3%、果胶0.1%、蔗糖酯0.015%。
2012年05期 No.114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9 ] - 魏强华;邹春雷;
主要研究了复合乳化稳定剂对意大利式冰淇淋品质的影响。以瓜尔豆胶、刺槐豆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拉胶、单硬脂酸甘油酯、吐温80等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通过测定黏度、膨胀率、抗融性、感官评价等指标,确定意大利式冰淇淋的复合乳化稳定剂的优化组合,可以有效提高意大利式冰淇淋的品质和降低本土化意式冰淇淋的生产。结果表明,牛奶Gelato的复合稳定剂优化配方为:瓜尔豆胶用量为0.10%,刺槐豆胶用量为0.08%,羧甲基纤维素钠用量为0.05%,卡拉胶用量为0.01%,海藻酸钠用量为0.04%;复合乳化剂配方为:0.125%单硬脂酸甘油酯,0.125%吐温80粉。以该复合乳化稳定剂加工的Gela-to产品奶油感强,质感饱满,结构细腻柔滑,无冰渣感,抗融性和热冲击稳定性较好。
2012年05期 No.114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86 ]
- 邢健;李巧玲;耿涛华;仪宏;宋思远;
氨基酸分析技术在生命科学、食品科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研究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氨基酸分析方法的革新和改进,氨基酸分析的速度、灵敏度、仪器自动化水平提高至一个崭新的水平,使氨基酸分析方法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分析方法。本文综述了氨基酸分析检测的常用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柱后衍生阳离子交换色谱法(HPCEC)、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IPAD)、超高压液相色谱法(UPLC)及毛细管电泳法(CE),探讨了其各自的优缺点,比较了常用的柱前衍生剂,并对氨基酸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建立氨基酸分析方法提供了参考。
2012年05期 No.114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2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138 ] - 朱向东;
从药食同源的概念形成与经营基础,天然草本(植物)饮料的定义与目前发展概况、新品研发思路、法规风险、品牌建设、以及市场趋势等多方面、多角度地阐述了天然草本(植物)饮料新品研发与市场趋势的思考。中华草本饮料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良好的市场营销基础,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处于成长上升阶段,在营销上要关注品牌建设和消费理念的引导,在食品工业越来越倡导天然、健康的今天,天然草本(植物)饮料在国内及国际市场必将大有所为。结合饮料市场与食品科技发展的实际,建议天然草本(植物)饮料的新品研发上要关注中国要素、健康要素、愉悦要素、创新要素等四大构思要素;同时关注新品的原料策略、产品结构策略、产品开拓策略、产品开发成本策略、市场定位策略、生产成本策略等六大开发策略。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谈到食用香精在饮料工业中的定位和作用,并列举了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2012年05期 No.114 192-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1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0 ] - 孙东跃;
中国传统肉制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独特的风味、颜色和造型而闻名于世。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我国传统肉制品进行工业化生产,让安全、营养、健康的传统肉制品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我国传统肉制品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由于以往小作坊的生产模式以及我国传统肉制品在选材、加工、贮藏上的一系列要求,我国传统肉制品的工业化还存在着诸多困难。本文综述了我国传统肉制品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而进行的相关研究进展。
2012年05期 No.114 203-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4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44 ] - 张伟娜;李迎秋;
ε-聚赖氨酸是一种阳离子聚合多肽,作为一种天然的营养型生物防腐剂,ε-聚赖氨酸不仅具有抑菌效果好、抑菌谱广,对酵母菌、霉菌、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菌、噬菌体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具有耐高温、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等特点。e-聚赖氨酸的抑菌性质及特点,使其在食品的保鲜防腐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ε-聚赖氨酸的理化性质、安全性,对微生物的抑菌效果、作用机理以及在一些常见食品中的应用,对ε-聚赖氨酸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2年05期 No.114 207-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8 ] - 葛赞;钟凯;吴维高;计晓黎;黄亚茹;
单甘酯是一种重要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上兼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由于单甘酯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稳定作用,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特别是用于乳化剂和其它食品添加剂。酶催化法合成单甘酯是上世纪80年代的新兴技术,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和化学合成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开始尝试采用酶催化法取代传统化学法合成单甘酯。本文首先简要地概述了化学法和酶催化法的特点,并重点介绍了酶催化法合成单甘酯的反应方法和反应体系,其中反应方法主要有酯化、甘油解、水解和酯交换法,反应体系主要有机溶剂、无溶剂、固相、反向胶束和超临界CO_2反应体系。最后,对酶催化法合成单甘酯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总结,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2012年05期 No.114 212-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46 ]
- 潘露云;郑建仙;
以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HPMP)和碳酸锌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了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锌(Zn-PMP),再采用感官评定法研究了Zn-PMP对甜味、苦味、酸味、咸味、鲜味这5种基本口感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Zn-PMP对蔗糖、果糖、葡萄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钠这6种甜味剂的甜味抑制效果,最后比较了Zn-PMP和HPMP的甜味抑制效力。结果表明:Zn-PMP是一种有效的甜味抑制剂,添加200mg/kg的Zn-PMP就能够显著降低蔗糖的甜味,但它不会对其他4种基本口感造成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它可以有效抑制蔗糖、果糖、葡萄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钠这6种甜味剂的甜味。此外,通过Zn-PMP与HPMP的甜味抑制效果比较实验,发现Zn-PMP的甜味抑制效果与HPMP相当,但它能减少其它杂感,即口感优于HPMP。
2012年05期 No.114 219-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0 ] - 陶永元;舒康云;吴加美;徐成东;
用茶多酚的抑菌作用和壳聚糖的成膜性研制纯天然、无毒的草莓保鲜剂。将茶多酚与壳聚糖配制成不同浓度的保鲜液,将采摘的草莓用保鲜液浸泡5min后捞出,每隔24h测定草莓的失重率、腐烂指数、感官品质、呼吸强度、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当茶多酚浓度为2.0%、壳聚糖浓度为1.5%时的保鲜液保鲜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草莓的失重率、腐烂指数、呼吸强度,延缓果实的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茶多酚与壳聚糖复合物对草莓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
2012年05期 No.114 224-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1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187 ] - 孙晓霞;张莉华;陈少军;许新德;邵斌;张艳纹;
目的:建立内消旋玉米黄素含量的手性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HIRALPAK手性柱(4.6×250mm,5μm),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453nm,柱温为30oC,进样量为20μL,流动相为正己烷(溶剂A)和丙酮(溶剂B),采用梯度洗脱,0-60min溶剂A由90%变为80%、溶剂B由10%变为20%,然后保持80%的溶剂A和20%的溶剂B保持10min。结果:内消旋玉米黄素在50~5252n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相关性(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4%,最低检出限为1 1.5ng/mL。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内消旋玉米黄素的质量控制。
2012年05期 No.114 231-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8 ] - 王燕玲;周伟宏;
甜味抑制剂中除有效成分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外,总糖含量也是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甜味抑制剂中总糖含量的测定方法。试样采用1:1的盐酸,在100℃水解反应2h,用直接滴定法(斐林氏法)测定总糖含量,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在此条件下,麦芽糊精水解完全,而且甜味抑制剂中的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对总糖测定无干扰。该测定方法精密度高,RSD为1.2%。回收率好,平均回收率为97.8%。该方法简单易行,为甜味抑制剂产品标准制订,质量控制提供了检测依据。
2012年05期 No.114 23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3 ] - 项雷文;朱玲梅;陈文韬;
目的:建立碱液提取一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玉米中测定糖精钠的方法,并测定街市上售卖的熟玉米是否含有糖精钠。方法: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从玉米中提取糖精钠并去除脂肪,用亚铁氰化钾、乙酸锌去除淀粉、蛋白质,从而完成样品的净化处理,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中糖精钠进行了测定。结果:碱液提取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中糖精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84%,且在0.0~10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5μg/mL,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4.86%;此法检测出熟香玉米中糖精钠添加量为0.104g/kg,而熟甜玉米中未能检出糖精钠。结论:碱液提取一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快速,定量准确,线性相关性理想,适用于玉米中糖精钠的测定。
2012年05期 No.114 238-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