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添加剂

China Food Additives

品牌展会

行业活动

行业资讯

试验研究

  • 合成聚木糖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张泽生;孙久苓;邢学辉;裴雅;冯帆;

    目的:研究合成聚木糖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的方法建立实验性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实验期间,将不同剂量的合成聚木糖添加在饲料中喂饲给模型小鼠,在相应时间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β)等指标,并在第4w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合成聚木糖可有效提高模型小鼠FINS、HOME-β,还可以改善小鼠糖耐量,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和血糖曲线下降面积,对降低小鼠FBG效果不显著。结论:合成聚木糖能够提高小鼠空腹血清胰岛素含量,改善糖耐量,其机制可能与合成聚木糖能减轻胰岛细胞损害、降低葡萄糖在体内的吸收速率和吸收量有关。

    2012年06期 No.115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5 ]
  • 青稞麸皮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姜忠杰;李国明;周明;孙慧;吴娜;王艳丽;刘凌;

    以青稞麸皮为原料,通过碱提醇沉的方法制备青稞麸皮可溶性粗多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了制备工艺条件,再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青稞麸皮可溶性粗多糖得率与各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72℃,pH8.1,时间2h。在此条件下青稞麸皮可溶性粗多糖的理论得率为7.39%,实验验证结果为7.24%。并对青稞麸皮可溶性粗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2.4mg/mL,对O2-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30.14%,最大还原力为49%,对猪油过氧化值的最大抑制率为33.83%。

    2012年06期 No.115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62 ]
  • 稻草低聚木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伟;王飞;胡国华;

    对稻草低聚木糖的提取及精制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粗低聚木糖中含有色素、离子、单糖等杂质,HPLC检测表明通过活性炭和树脂的脱色以及活性炭柱层析的精制,所得低聚木糖的纯度大于98%。采用Fenton法和DPPH评价低聚木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对.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聚合度越高对.OH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越明显,30%乙醇洗脱液和60%乙醇洗脱液的清除.OH自由基IC50分别为22mg/mL和17mg/mL,30%乙醇洗脱液和60%乙醇洗脱液的清除DPPH自由基IC50分别为21mg/mL和19mg/mL。

    2012年06期 No.115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2 ]
  • 迷迭香提取物与微胶囊化对鸡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柴向华;陈春;吴克刚;何文龙;

    以鸡油为原料,主要研究了迷迭香提取物,没食子酸以及微胶囊化对鸡油的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天然香辛料迷迭香提取物对鸡油具有抗氧化作用,最适添加量为0.018%;迷迭香提取物与没食子酸联合使用时,对鸡油具有协同抗氧化作用,且没食子酸适宜添加量为0.1%;微胶囊化对鸡油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与迷迭香提取物联合使用时对鸡油有协同抗氧化作用;通过微胶囊评价分析实验,发现鸡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壁材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最佳包埋量为50%。

    2012年06期 No.115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5 ]
  • 七种花色苷色素中矢车菊-3-葡萄糖苷含量研究

    邓慧颖;张晓芳;高伟;霍书香;

    目的:调查研究七种花色苷色素中矢车菊-3-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条件为Ultimate LP-C18(5μm,250mm×4.6mm)色谱柱;甲酸水溶液(1∶9)∶甲醇=85∶15(v/v)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535nm。结果:萝卜红、甘薯红、甜菜红中不含矢车菊-3-葡萄糖苷,葡萄皮色素、欧洲越橘色素、红米红、甘蓝红中矢车菊-3-葡萄糖苷含量分别为5.09%、4.15%、10.84%、0.03%。结论:七种花色苷色素中矢车菊-3-葡萄糖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葡萄皮色素、欧洲越橘红色素、红米红中矢车菊-3-葡萄糖苷含量较高,为矢车菊-3-葡萄糖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012年06期 No.115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0 ]
  • 紫外诱变球毛壳霉原生质体选育木聚糖酶高产菌株

    杨健;姚笛;王颖;张丽媛;钱丽丽;

    【目的】对球毛壳霉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出一株高产木聚糖酶菌株。【方法】实验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球毛壳霉(Chaetomium globosum AS3.3601)原生质体,分析不同酶浓度、酶解温度和时间对原生质体生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紫外线诱变剂量,经初筛和复筛后,DNS法测定木聚糖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结合原生质体的生成率和再生率确定其最佳制备条件为酶浓度1.5%,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4h,在紫外照射时间60s下处理过的原生质体,木聚糖酶活性可达到9980IU/mL。【结论】获得的诱变菌株YZ-8比原始菌株提高了92.6%,此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能稳定。

    2012年06期 No.115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0 ]
  • 桔梗皂甙对玉米淀粉糊部分理化特性的影响

    纵伟;李翠翠;

    为了研究桔梗皂甙对玉米淀粉糊部分理化特性的影响,在玉米淀粉糊中添加桔梗皂甙,测定添加皂甙后玉米淀粉的颗粒形态、玉米淀粉糊的表观黏度、凝沉特性和淀粉糊形成的凝胶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皂甙添加量的增大,淀粉颗粒变小,淀粉糊的黏度增加,抗凝沉能力增加;桔梗皂甙的添加也对淀粉糊形成的淀粉凝胶特性产生影响,玉米淀粉凝胶的凝胶强度、硬度、弹性、胶着性、咀嚼度及回复力与桔梗皂甙的添加量呈负相关,黏着性与桔梗皂甙的添加量呈正相关。桔梗皂甙可对玉米淀粉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2012年06期 No.115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6 ]
  • 亚硝基胍诱变选育高转化率异麦芽酮糖菌株

    卢汉浪;许黎明;吕军;蒋永强;

    异麦芽酮糖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蔗糖替代品,特别适合应用于运动型、功能性和健康型的食品和饮料中,目前工业化生产是以蔗糖为主要原料通过蔗糖异构酶转化形成,产蔗糖异构酶的主要菌种包括红色精朊杆菌、大黄欧文氏菌等。但是由于异麦芽酮糖生产工艺长、能耗多和蔗糖原料成本高,抑制了它的市场成长率,因此提高蔗糖的收率、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亚硝基胍在0.2mg/mL的浓度下处理60min对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红色精朊杆菌进行诱变,采用班氏试剂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出酶活力显著提高、遗传稳定且转化蔗糖生成异麦芽酮糖的比例较高的菌株,干细胞酶活力最高为1230U/g,异麦芽酮糖在蔗糖完全转化溶液中占固型物的最高比例为87.7%,分别比原始菌株提高了一倍和7.48%。

    2012年06期 No.115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7 ]
  • 从笋壳中提取木聚糖研究

    余能富;吴能良;王玉;涂业苟;

    竹笋壳是竹笋加工当中的大宗废弃物,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资源。木聚糖是许多植物细胞壁中半纤维素的主要组分,是由β-1,4木糖苷键连接的以D-木糖残基为主链的复杂分子多聚糖。通过降解木聚糖可以得到功能性食品低聚木糖。本研究以竹笋壳为原料,采用了制备综纤维再碱抽提方法,分析了碱溶液质量分数、固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木聚糖得率的影响。碱提取竹笋壳中木聚糖的方法为:碱质量分数为5%,固液比为(g∶mL)1∶10,提取时间为3h,提取温度为120℃。木聚糖提取率达到原料质量的24.77%。实验结果表明,笋壳中含半纤维素为35.08%,与目前生产低聚木糖的主要原料玉米芯中半纤维素的含量相当,是提取木聚糖的较好资源。本研究为笋壳制备低聚木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笋壳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2012年06期 No.115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6 ]
  • 不同干燥方法对生姜6-姜酚含量的影响

    杨健;王兆进;李海伟;钱和;

    为了解不同干燥方法对云南罗平小黄姜干燥后品质的影响,以云南罗平小黄姜为原料、以6-姜酚含量为实验指标(采用HPLC测定姜中6-姜酚的含量),研究了红外干燥和热风干燥两种干燥方法对姜中6-姜酚含量的影响,同时与市售干姜药材(干姜片、炮姜及高良姜)的6-姜酚含量作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云南罗平小黄姜中6-姜酚的含量的影响不同,在干燥温度均为90℃的条件下,干燥至姜片水分含量为6%8%时停止干燥,经红外干燥所得姜片的6-姜酚含量是4.69mg·g-1(干基含量),经热风干燥所得姜片的6-姜酚含量是3.77mg·g-1(干基含量),显然红外干燥对云南罗平小黄姜中的6-姜酚损失较小;与市售干姜药材相比,云南罗平小黄姜经红外干燥后,其6-姜酚含量较高,这表明生姜的产地、加工方法等对6-姜酚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2年06期 No.115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78 ]
  • 超声波辅助提取桑椹酒糟中花青素的研究

    左勇;李杨;谢晖;祁峰;刘利平;

    以桑椹酒糟为原料,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提取花青素。以花青素提取量为评价指标,探讨了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固液比和提取剂中乙醇浓度五个因素对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PB)和Box-Benhnken Design(BBD)设计法,对影响色素提取量的5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色素提取量的关键因素为固液比、提取剂中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较优提取工艺条件为0.1%HCl-77%乙醇溶液、超声时间120(min),固液比1∶24(g/mL),超声温度50℃,超声波功率400W,在此条件下色素提取量的预测值为2.51805mg/g,实测值为2.392mg/g。

    2012年06期 No.115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65 ]
  • 响应面法优化茶多酚生产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陈丽;蔡利燕;蒲凌云;程远欣;田洪;

    [目的]本文以产品多酚含量及多酚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响应面优化实验,研究了茶多酚的生产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产品中多酚含量及多酚得率为指标,响应面优化茶多酚浓缩液与乙酸乙酯的萃取比例、乙酸乙酯萃取次数、茶多酚浓缩液与磷酸水溶液的比例,对所得茶多酚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茶多酚的最优工业化生产工艺为:乙酸乙酯用量1∶1.6(V/V),乙酸乙酯萃取次数2次,磷酸水溶液用量1∶1.62(V/V),此条件下产品中的多酚含量为99.32%,多酚得率为80.96%,茶多酚对DPPH·的IC50值为1.10mg/mL。[结论]该工艺多酚得率高,所得产品多酚含量较高,产品有较强的抗氧活性。

    2012年06期 No.115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0 ]
  • 蓝色素的发酵条件和特性的研究

    全桂静;孙海娟;

    对一种蓝色素的发酵条件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甘油20g/L,KNO31g/L,K2HPO40.5g/L,NaCl 0.5g/L,MgSO4.7H2O 0.5g/L,FeSO4.7H2O 0.01g/L,pH 8.5;发酵条件为250mL摇瓶装100mL培养基,30℃,150r/min振荡培养96h,发酵液的最高色价为12.6。该色素溶在中性及碱性的水溶液中呈现鲜艳的蓝色;高于60℃时,色素稳定性较差,不宜用于高温处理的食品中;光照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保存无需避光;甜味剂、氧化剂及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对色素影响较小,而抗坏血酸对色素影响较大。

    2012年06期 No.115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6 ]
  • 超细粉碎对枸杞多糖得率、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张民;王芳;唐秀丽;董家美;吴娜;

    研究建立了超细粉碎辅助提取枸杞多糖的工艺技术,并初步探讨了超细粉碎对枸杞多糖结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超细粉碎技术对枸杞进行预处理,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条件。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原子力显微镜(AFM)、DPPH和ABTS法进一步考察超细粉碎对枸杞多糖结构及其抗氧化活性的作用。结果:枸杞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83.8℃、料液比1:6、浸提时间95min、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得率可达4.00%±0.13%,比常规粉碎法提高了15.61%;超细粉碎后枸杞多糖平均分子量明显降低,其球形颗粒状团聚物的高度和直径减小,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结论采用超细粉碎技术,能有效提高枸杞多糖得率,降低多糖分子量,有助于增强其抗氧化活性。

    2012年06期 No.115 134-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7 ]
  • 木薯醋酸酯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刘文娟;梁琪;方东平;史琦云;田映良;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酯化剂,研究获得制备木薯醋酸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醋酸酐量为7%(对干基),pH8.5,反应时间60min,反应温度25℃。所制得的淀粉乙酰基含量为2.09%,反应效率为77.2%。对不同取代度(DS)醋酸酯淀粉的黏度、透明度、冻融稳定性等特性进行了研究。

    2012年06期 No.115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33 ]
  • 发酵生产β-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气球菌(Aerococcus sp·P3-2)污染及防治

    李皎;杨国武;汪大敏;王琰;毛勇;邓媛;

    我们从环状糊精生产厂家的β-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发酵失败的发酵液中分离出一株气球菌。此菌可以在发酵专用碱性培养基上生长,但不生产β-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通过研究该菌种在碱性培养基上的发酵过程中的pH、OD、酶活,同时使用16SrDNA进行分析,证明此菌种为气球菌(Aerococcussp.P3-2),其在发酵过程中可以明显降低发酵培养基的pH,对正常生产菌形成抑制。通过对发酵生产可能染菌的环节进行微生物取样分析,该菌种大量存在于空气过滤系统的积水中,从而找到污染源,由此判断是由于空气净化系统被污染所导致的发酵失败。在实际生产中定期对空气净化系统中的积水进行排放处理,同时对发酵过程中的酶活和pH进行监控,可以做到发酵污染的早发现直至杜绝发酵污染。

    2012年06期 No.115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6 ]
  • 微波辅助提取罗布麻茶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王伟;訾王贝;樊海燕;杨晓玲;

    罗布麻又名野麻,是一种世界上稀有的野生植物,它主要生长在沙漠盐碱地或河岸、山沟、山坡的沙质地上,在我国北方大多省区都有生长,尤其以新疆沙漠地区的罗布麻品质最佳。茶多酚是罗布麻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是形成罗布麻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罗布麻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因此本文以新疆罗布麻茶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从罗布麻中提取茶多酚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1︰25、温度70℃、提取时间90s、微波功率500W,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量为12.52mg·g-1,提取率为91.52%。

    2012年06期 No.115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9 ]
  • 白扁豆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史娟;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研究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次数对白扁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多糖在不同温度、pH和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等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白扁豆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1∶30(g∶mL)、提取次数2次。白扁豆糖在低温、还原剂、VC及pH=5 7的溶液中稳定性较好,在氧化剂、苯甲酸钠、柠檬酸和K+、Na+、Ca2+、Al3+等金属离子溶液中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2012年06期 No.115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9 ]
  • 异VC山茶油脂肪酸酯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余泗莲;余彬;祝显虹;毛刘量;郑大贵;

    新鲜猪油中添加异VC山茶油脂肪酸酯和对照的抗氧化剂,按照GB/T5009.37-2003的方法,进行强氧化试验,测定过氧化值(POV);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无水乙醇溶液中添加异VC山茶油脂肪酸酯和对照的抗氧化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DPPH.清除率(SA)。POV数据表明,参照中国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往猪油中分别添加抗氧化剂,异VC山茶油脂肪酸酯抗氧化能力与异VC棕榈酸酯和TBHQ相当,但比维生素C棕榈酸酯强。SA数据表明,在受试物浓度高于1.666710-4mol.L-1,并且浓度相同时,异VC山茶油脂肪酸酯表现出比异VC棕榈酸酯、VC棕榈酸酯和TBHQ更强的清除能力。

    2012年06期 No.115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3 ]
  • 阳离子对CMC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

    吴伟都;朱慧;姜胡兵;王雅琼;李言郡;施文蓉;

    CMC具有典型的聚电解质效应,外源性离子强度及离子种类会使其流变性质产生影响。本文通过高级旋转流变仪详细研究了不同盐(包括一价阳离子Na+、K+及二价阳离子Ca2+、Mg2+)及不同离子强度(离子浓度为0%1%)对CMC水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Na+、K+、Ca2+及Mg2+明显影响CMC溶液的零剪切粘度、黏度、剪切稀化指数、黏度衰减特性及黏弹性特性(包括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及损耗正切tan(delta)),并从微观结构上进行详细解析。同时,通过对CMC溶液进行频率扫描,研究了低频区与高频区的弹性模量与黏性模量随阳离子添加量的变化规律。另外,本文应用浊度仪及色度仪分别测定CMC溶液的浊度以及色度(包括L、a及b),研究了阳离子及其不同浓度对CMC水溶液浊度及色度特性的影响。

    2012年06期 No.115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0 ]
  • 含有纤维的红枣浆喷雾干燥研究

    张彩虹;黄立新;谢普军;游凤;

    以红枣为原料,进行红枣浆的喷雾干燥研究。在进料速率为8 10r/min,压缩空气压力1atm,风量40m3/h,浓度质量分数8%等条件下,考察红枣的喷雾干燥进气温度对成粉状况的影响。并对不同辅料添加比例时对红枣粉特性——含水量、色差、SEM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进气温度在135±5℃时,可获得红枣全粉,且含水量在6%以下。添加辅料后,含水量随着辅料比例的减少逐渐升高,色差随着辅料量的减少逐渐增加,辅料对SEM形态影响不大,红枣颗粒表面生成皮质层,并且成收缩状。

    2012年06期 No.115 170-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6 ]
  • 紫薯色素与防腐剂复配抑菌作用研究

    李丹丹;王涛涛;彭业芳;刘崇波;温辉梁;

    用酸化乙醇[1.5mol/L盐酸∶95%乙醇(v/v)=15∶85]溶剂对紫薯色素进行提取,并用AB-8大孔树脂纯化,纯化后的花色苷经过减压浓缩(40℃)可得到紫甘薯花色苷浓缩液(200.02mg/L)。将紫甘薯花色苷浓缩液冷冻干燥后,做抑菌试验,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mg/mL。根据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用不同浓度的食品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对大肠杆菌做抑菌试验的单因素分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将紫薯色素作为抑菌物质与食品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进行复配,应用Design-expert 7.1.6响应面软件技术,以复配物抑制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复配比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配物最佳抑菌配比为:山梨酸钾0.51mg/mL,苯甲酸钠0.30mg/mL,紫薯色素7.04mg/mL。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理论抑菌圈直径为18.1mm,实验得实际抑菌圈直径为18.0mm,与理论预测值非常接近,具有应用价值。

    2012年06期 No.115 17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82 ]
  • 物理提取法对金针菇提取物营养及风味的影响

    张万利;王沛芸;谭幼玲;张媚;罗燕君;谭燕霞;黄敏;陆志鸿;

    金针菇提取物是国际市场上风行的一类新型天然调味剂,国内制备的提取物多为金针菇多糖,用于保健品,没有呈味效果。为获得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天然调味液,作者分别采用研磨、超声波、热水浸提、反复冻融等四种方法对金针菇进行破壁,考查了金针菇提取物的蛋白质、多糖、氨基态氮含量及风味,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反复冻融三次,每次40min,此提取条件下得到的金针菇提取物蛋白质含量为140.89mg/g,氨基态氮含量为7.00mg/g,多糖含量为54.13mg/g,品评分数为62分。实验结果证明,单一的物理提取法得到的金针菇提取液虽然营养丰富,但风味尚未达到天然调味液的标准。作者还将进一步探索其他方法,以期获得风味更佳的天然调味液。

    2012年06期 No.115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4 ]

开发应用

  • 亲水性胶体对鸭蛋清凝胶特性的影响

    叶阳;王洋;

    以鸭蛋清为材料,探讨了亲水性胶体的种类和添加量对蛋清凝胶硬度、黏性、回复性以及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卡拉胶、魔芋胶、瓜尔胶、明胶对蛋清凝胶的硬度影响较小,硬度均在700g以上,持水性无显著影响;而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和果胶的添加对蛋清凝胶硬度和持水性的影响依次降低。大多数亲水性胶体的添加会使得蛋清凝胶的黏性上升,回复性降低。当黄原胶质量分数为0.16%时,黏性达到最大值170g.s,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23.68%;而当黄原胶质量分数为0.20%时,蛋清凝胶的回复性达到最小值0.21,与对照相比降低了38.24%。不同浓度海藻酸钠的添加基本使得蛋清凝胶的黏性减小,这与它对蛋清凝胶硬度的降低最为明显是一致的。

    2012年06期 No.115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2 ]
  • 荧光假单胞菌JD1202利用大米淀粉水解糖连续发酵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

    余泗莲;汪美生;孙文敬;崔凤杰;魏转;余彬;周强;齐向辉;王亮;

    研发荧光假单胞菌JD1202转化大米淀粉水解糖为2-酮基-D-葡萄糖酸的连续发酵工艺。考察了连续发酵起点、稀释率和补料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对2-酮基-D-葡萄糖酸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率和葡萄糖浓度对2-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具有显著影响;在稀释率和补料培养基成分保持不变的条件下,2-酮基-D-葡萄糖酸大量合成期的任何时段均可作为连续发酵的起点,其细胞浓度、残糖浓度和2-酮基-D-葡萄糖酸浓度均稳定在一定范围。较适的连续发酵操作条件为:稀释率0.065h-1,补料培养基中葡萄糖的质量浓度为170.0g/L。在此条件下,连续发酵达到稳态时发酵液中2-酮基-D-葡萄糖酸的质量浓度为130.34g/L,生产强度平均为8.47g/L.h,发酵转化率为89.46%。连续发酵工艺是一种高效的2-酮基-D-葡萄糖酸生产方法,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2012年06期 No.115 19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0 ]
  • 黄小米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

    韩秋敏;陆正清;

    黄小米米糠是生产黄小米的副产品,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被称为继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之后的"第七营养素",其具有较强的持油、持水力,且具有增溶作用和诱导微生物作用,能预防和辅助治疗多种疾病。本文以黄小米米糠为原料,采用直接水浸提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首先对影响提取率的因素:提取温度、提取液pH、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黄小米米糠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了最佳工艺提取的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和溶胀力。结果表明:黄小米米糠中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5℃、pH5.0,料液比1∶17mL/g,提取时间70min,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14.76%,持水率为7.4g/g,溶胀力为6.25mL/g。

    2012年06期 No.115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3 ]

专论综述

  • 浅谈我国进出口食品添加剂贸易现状及发展建议

    李茵;祝建新;石磊;郭平;

    我国食品添加剂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比例不断增长,其安全风险被广泛关注,如何适应进口国家/地区频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年来进出口食品添加剂贸易概况,国内外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对涉及食品添加剂管理的相关国际组织管理情况、欧盟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日本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美国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关于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主要技术性贸易措施,提出了在我国进出口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过程中引入风险评估技术、逐步完善的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标准体系等促进我国食品添加剂进出口贸易的具体建议。

    2012年06期 No.115 202-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8 ]
  • 功能性低聚半乳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张志国;

    低聚半乳糖是功能性低聚糖的一种,在母乳低聚糖中低聚半乳糖含量是非常丰富的,所以低聚半乳糖被认为是各种低聚糖中益生功能比较好的益生因子。根据国内外近二十几年的研究资料,在介绍了低聚半乳糖的生产、结构、理化性质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低聚半乳糖的生理功能,指出低聚半乳糖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潜力。

    2012年06期 No.115 207-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07 ]
  • 虾青素生产方法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黄文文;洪碧红;易瑞灶;刘俊鹏;陈宇;王俊坤;

    介绍了虾青素的生产方法及生物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对目前工业化采用的生产方法及技术特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总结,如从水产品的废弃物、雨生红球藻和红发夫酵母中提取,及由类胡萝卜素合成的方法;介绍了虾青素的诸多生物活性及应用概况,如抗氧化、抗炎抗感染、抗肿瘤、抗疲劳、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等;并探讨了虾青素的应用价值及开发前景。建立高效绿色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方案,寻找新的生物资源,如发酵培养红球藻、选育高产酵母菌等,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对虾青素药理毒理活性的进一步研究,虾青素不仅用作珍贵水产动物养殖的饵料添加剂,在食品、药品、化妆品和高级营养保健品等领域也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2012年06期 No.115 214-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42 ]
  • 冷冻干燥保护剂在改善冻干食品品质中的应用进展

    吴宝川;李敏;

    阐述了冷冻干燥保护剂在冻干过程中起保护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在改善冻干食品品质上的应用现状。由于冻干条件的欠缺可能导致冻干食品品质下降,适当使用并匹配合适的冻干保护剂可有效提高冻干品的品质。文中特别针对糖类、醇类、氨基酸类和不同聚合物类等冻干保护剂的保护机制和作用对象进行了综述分析,说明了在如何结合物料的特点独立或组合使用冻干保护剂以改善冻干条件上仍然具有较大的探索空间。拟为不同食品材料冻干条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改善食品冻干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2012年06期 No.115 219-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9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203 ]
  • 国内外食品消泡剂的研究进展

    杨双春;张爽;赵倩茹;潘一;

    消泡剂是一种具有化学和界面化学消泡作用的化学药剂,具有低表面张力、高表面活性的特点,它利用局部表面张力降低或破坏膜弹性的机理实现破泡、抑泡、脱泡。食品在加工时,如发酵、搅拌、煮沸、浓缩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泡沫,过多的泡沫会降低设备的装料系数,致使排气管黏带液体,造成原料的损失,还会降低菌种的产酸能力,甚至使操作无法正常进行,消泡剂的加入能够使泡沫破灭。消泡剂有聚醚型,有机硅型,复合型,酯型等,本文综述了聚醚消泡剂、N型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蔗糖脂肪酸酯类消泡剂、复合型消泡剂等在国内外食品业,如味精生产、糖生产、淀粉酶生产、酿酒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同一种行业中不同消泡剂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复合型消泡剂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2012年06期 No.115 225-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18 ]
  • 纽甜及其中间体3,3-二甲基丁醛的合成研究进展

    丁力;蔡亚;陈凯;夏咏梅;

    作为阿斯巴甜的N-烷基化衍生物的纽甜具有甜度高、热量低、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是众多甜味剂中性能最优异的一种,在我国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对非营养型强力甜味剂纽甜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简单评述。主要讨论了以阿斯巴甜为前体的纽甜及其关键中间体3,3-二甲基丁醛的合成方法,着重分析了非均相催化氢化法合成纽甜和氧化法合成3,3-二甲基丁醛,并且对TEMPO催化醇氧化的方法进行了展望。

    2012年06期 No.115 230-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2 ]

分析测试

  • 柱前衍生化-HPLC测定罗非鱼中氨基酸的含量

    周利琴;周敬豪;徐存华;孙建华;廖丹葵;

    广西是罗非鱼主产大区,对罗非鱼氨基酸测定,对实现罗非鱼的产业高值化有一定重要作用。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非鱼肉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采用XDB-C18色谱柱,以邻苯二甲醛(OPA)和9-芴甲基氯甲酸酯(FMOC)为柱前衍生化试剂,柱温35℃,流动相为醋酸钠缓冲液、甲醇、水及乙腈。18种氨基酸在40min内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测定了罗非鱼鱼肉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罗非鱼鱼肉中含有至少18种氨基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达到了49.96%,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资源。

    2012年06期 No.115 23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2 ]
  • 原料奶中三聚氰胺检测的三种前处理方法比较

    徐晨;许婷婷;白素琴;

    以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为参照,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含量的三种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利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在离子对试剂缓冲盐溶液-乙腈=9∶1为流动相,1.0mL/min的流速,C18色谱柱,40℃柱温的条件下,使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在240nm范围内对目标组分进行分离和测定。通过加入三种不同沉淀剂的方法,对原料奶中的三聚氰胺进行提取,结果显示,方法一具有非常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但整个操作过程非常复杂,耗时较长;方法二的沉淀效果较好,但试剂峰过高,基线波动较大;而方法三不仅沉淀效果好,准确度及精密度较佳,更在前处理时间及检测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适用于原料奶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2012年06期 No.115 242-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7 ]
  • 泡打粉国标中铝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检出限的确定

    罗兰芬;

    以美国EPA方法检出限程序为基础,用试剂空白配制8个浓度为计算出检出限1 5倍的加标样品进行全程序测定,通过样品标准偏差及学生t分布值确定泡打粉国标规定的铝含量测定方法的方法检出限,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合理验证。在方法检出限基础上确定该方法的测定下限、样品检出限和样品定量下限。经过实验,该法的方法检出限为0.93μg/mL,测定下限为3.72μg/mL,样品检出限为93μg/g,样品定量下限为372μg/g。实验结果客观反映了该方法对泡打粉中铝含量的检测能力。

    2012年06期 No.115 24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3 ]
  • 蔗渣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覃荣灵;黄爱民;黄祖强;胡华宇;

    蔗渣是甘蔗经机械压榨、浸提后所得部分,最主要的成分是纤维素,约占40%50%,大多以结晶态存在,作为一种纤维原料而言,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本研究以蔗渣为原料,制备医药行业中的一种多功能辅料-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是一种新型药用辅料,它由纤维素经部分酸水解,收集其中的结晶部分干燥、粉碎而成。蔗渣经过预处理、脱色、酸水解和喷雾干燥的方法制成微晶纤维素,制成的蔗渣微晶纤维素为浅黄色粉末,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溶胀性。将微晶纤维素直接压片之后进行了片剂崩解度和溶出性实验,为蔗渣微晶纤维素在药物压片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酸水解条件是:Na2SO3浓度3.0%、HCl浓度5.0%、水解温度95℃、水解时间60min,制备得率为73.8%,微晶纤维素含量为99.5%。

    2012年06期 No.115 250-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35 ]
  • 磷脂酶反应体系中丝氨酸含量的测定

    朱雄伟;李卫朋;苏腾甲;刑彦君;

    磷脂酶是一类特殊的酯键水解酶,具有磷脂酰基转移特性,能催化含羟基化合物结合到磷脂的酰基上。在水的单相体系中可以利用磷脂酶的磷脂酰基转移特性来催化卵磷脂和丝氨酸反应,可以通过测定丝氨酸量的减少量来决定丝氨酸的转化率。本研究运用茚三酮-分光光度法检测卵磷脂和丝氨酸磷脂酶反应体系中丝氨酸的含量,测定丝氨酸最大吸收波长,并对该体系中的缓冲液pH值、茚三酮用量、反应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丝氨酸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缓冲液pH为6.0、茚三酮用量为1.4mL、反应时间为30min时,对丝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更为准确。

    2012年06期 No.115 254-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法规与标准动态

  •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2012)问答

    <正>一、食品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食品营养强化、平衡膳食/膳食多样化、应用营养素补充剂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改善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三种主要措施。食品营养强化是在现代营养科学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营养缺乏状况和营养需要,以及为弥补食品在正常

    2012年06期 No.115 258-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2 ]

行业硕果

  • 着色剂专业委员会2012年行业年会纪要

    <正>2012年10月19日,山东省青岛市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着色剂专业委员会2012年行业年会于2012年10月17日至19日在青岛市成功召开。本次年会会务工作由青岛赛特香料有限公司承办。来自国内外食用着色剂生产和营销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原材料种植基

    2012年06期 No.115 264-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