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添加剂

China Food Additives

专栏_天然提取物

  • 金银花多酚和多糖同步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梁金月;周洪鑫;张雨晴;王玲娜;李佳;赵东升;

    以金银花为原料,以硫酸铵浓度、乙醇含量、料液比、超声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六个因素进行同步提取单因素实验。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多酚和多糖提取量为双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法同步提取金银花中多酚和多糖的工艺。并对提取的金银花多酚和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研究。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硫酸铵浓度0.2 m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59℃,料液比1∶70 (g/mL),以此条件下测得多酚提取量为25.6 mg/g,多糖提取量为152.11 mg/g。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金银花多酚和多糖对DPPH·、ABTS~+·具有显著清除能力,对Fe~(3+)有较强还原能力。利用超声辅助双水相萃取法实现了金银花多糖和多酚同步提取。多糖和多酚抗氧化活性均显著,其中金银花多酚抗氧化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强于VC。

    2024年03期 v.35;No.241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3K]
    [下载次数:2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5 ]
  • 基于生物酶法提取费约果果胶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罗林;刘千梓;陈其阳;王丹;

    以费约果果实为原料,比较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复合酶对费约果果胶提取率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为200 U/g时,提取率为11.35%;木聚糖单酶为150 U/g时,果胶得率为7.41%;200 U/g木聚糖酶和300 U/g纤维素酶(比例1∶1.5)混合时,果胶得率最高为11.99%;复合酶的果胶得率高于单一酶的果胶得率。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果胶分子量介于600~1200 kDa、溶解性为96.1%~98.5%。扫描电镜结果发现纤维素酶法得到的果胶呈不规则纤维棒状结构;木聚糖酶提取的果胶呈现较厚的片状结构;而热酸法所得果胶呈疏松的片状。傅里叶光谱的结果表明,提取的费约果果胶在500~4000 cm~(-1)范围内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峰。通过不同方法所获得的费约果果胶均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因此可将费约果作为提取果胶的优选原料。

    2024年03期 v.35;No.241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7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牡丹籽油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研究

    陈程;闫梦茹;薛守宇;葛鹏辉;吴建洋;杨洁;龚立文;

    制备牡丹籽油脂质体,以增加牡丹籽油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波法制备牡丹籽油脂质体,并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和工艺参数。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采用Malvern激光粒度仪测量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及Zeta电位值;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包封率;同时考察其在4℃和25℃下的稳定性和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表明,牡丹籽油脂质体的乙醇注入-超声波法最优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5∶1,牡丹籽油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5,缓冲液体积为15 mL,温度为55℃,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脂质体包封率达到87.16%、粒径为143.6 nm、PDI为0.217,Zeta电位为-48.3m V; 4℃储存环境中牡丹籽油脂质体的稳定性较好;体外释药结果表明该制剂12 h内累积释放率达80.27%,缓释效果良好。

    2024年03期 v.35;No.241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4K]
    [下载次数:9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玉米醇溶蛋白-海藻酸钠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负载姜黄素的研究

    翁玲;张彦慧;张若宁;毛立科;

    采用反溶剂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海藻酸钠纳米颗粒,并用于负载姜黄素的复合纳米颗粒。探究不同质量的海藻酸钠对纳米颗粒环境稳定性的影响及形成纳米颗粒相互作用机制。当负载相同含量的姜黄素时,海藻酸钠的含量对纳米颗粒中姜黄素包埋率、负载率、光稳定性、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静电吸引、氢键和疏水效应是形成复合纳米颗粒的主要驱动力。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被海藻酸钠包覆,在宽pH值范围内、高温和盐浓度下保持稳定。当海藻酸钠与姜黄素含量比为20∶3时,包埋率达到最大,为76.02%。海藻酸钠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姜黄素的包封效率、负载能力以及光稳定性。因此,玉米醇溶蛋白复合纳米颗粒对于保护疏水性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4年03期 v.35;No.241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6K]
    [下载次数:1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 ]
  • 超临界CO_2萃取精制辣椒来源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

    刘益红;金子恒;文雁君;李林正;潘天义;刘洋;谌雪姣;刘静静;

    对辣椒来源天然胡萝卜素超临界CO_2萃取精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低含量的辣椒来源天然胡萝卜素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辣椒来源天然胡萝卜素的超临界CO_2萃取精制方法。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5℃,分离温度40℃,萃取流量22.5 L/h,萃取釜压力30 MPa,分离压力为4 MPa,萃取时间3.0 h。在此条件下,可得到含量大于30%的天然胡萝卜素产品,产品回收率达到91%以上。此法具有产品回收率高、工艺绿色环保、操作简单的特点,为辣椒来源天然胡萝卜素的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4年03期 v.35;No.241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葵盘果胶与海藻酸钠丙二醇酯复配在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

    王琪亮;王璐;姜放文;胡国华;

    将葵盘果胶与海藻酸钠丙二醇酯(PGA)进行复配并应用在酸奶中以弥补单独葵盘果胶在搅拌型酸奶中应用时的不足。本研究以单因素实验结果为基础,将葵盘果胶、PGA添加量作为变量因素,以酸奶的感官评价得分、表观黏度、脱水收缩敏感性、持水能力、凝胶强度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建立分析模型确定两者复配在酸奶中应用的最佳优化配方。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的亲水性胶体添加量为:0.22g/100 g葵盘果胶,0.10 g/100g PGA。本实验为葵盘果胶及葵盘果胶与PGA复配胶在搅拌型酸奶工业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4年03期 v.35;No.241 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2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 花生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与助睡眠活性分析

    赵还珠;冯其翔;崔莉;邹业飞;魏代磊;张浩;王岱杰;

    开展花生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分离与活性分析研究。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评价其助睡眠活性。筛选最佳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5∶5∶2∶8,5∶5∶3∶7,5∶5∶5∶5,v/v),通过梯度洗脱分离得到两种化合物,经质谱和核磁结构鉴定为大豆苷元和芒柄花黄素。采用分子对接分析大豆苷元和芒柄花黄素对失眠相关的两种蛋白受体(GABRA1和FOS)均有较好的亲和力,相互作用力主要为氢键,两种化合物具有助睡眠的潜在活性。建立了花生茎叶中大豆苷元和芒柄花黄素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方法,采用分子对接证实两种化合物具有助睡眠的潜在活性,为花生茎叶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及进一步开发助睡眠活性化合物提供了参考。

    2024年03期 v.35;No.241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2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试验研究

  •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副干酪乳杆菌FX-6发酵物对耐粘菌素大肠杆菌SHP45的抗菌机制

    谭岸;冯孔龙;叶铸明;张慧婷;曹庸;

    粘菌素耐药大肠杆菌的传播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寻求安全有效的抗菌剂迫在眉睫。本研究利用高分辨液质联用(LC-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究由副干酪乳杆菌FX-6产生的抗菌发酵物(AMS)对耐粘菌素大肠杆菌(E. coli SHP45 (mcr-1))的抗菌机制。结果表明,经AMS处理后E. coli SHP45 (mcr-1)代谢轮廓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共定性出150个差异代谢物,在负离子检测模式下共定性出86个差异代谢物。进一步结合KEGG代谢通路和关键代谢物分析,发现AMS对E. coli SHP45 (mcr-1)细胞壁结构完整性、细胞膜结构稳态、细菌能量代谢和细菌基础代谢造成了明显影响。本研究为AMS抑制耐粘菌素大肠杆菌的抗菌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为AMS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4年03期 v.35;No.241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亚硝酸盐对东北酸菜细菌菌群丰度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张庆芳;魏振勇;于爽;王严;周姝静;迟乃玉;刘春莹;

    为探究亚硝酸盐对东北酸菜发酵过程中优势细菌属及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设计自然发酵体系(S)和添加亚硝酸盐发酵体系(YS),监测发酵过程中东北酸菜理化指标及OD_(600nm)值的变化,采用16S rDNA技术对理化指标变化明显时期的酸菜样本进行细菌属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东北酸菜中的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Serratia等有害菌属大量繁殖,导致亚硝酸盐大量积累,而积累的亚硝酸盐对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Serratia和Enterococcus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又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对Serratia的抑制作用最强;乳酸菌能够降解亚硝酸盐,但亚硝酸盐对Lactococcus与Leuconostoc的生长代谢具有促进作用,对Lactobacillus具有抑制作用,随着亚硝酸盐被大量降解,其对Lactobacillus的抑制作用会解除。亚硝酸盐通过影响菌属结构及丰度,进而影响发酵体系的理化指标及OD600nm值的变化。

    2024年03期 v.35;No.241 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0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不同采收期疏花蔷薇果成分积累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安林;郭瑛;赵文惠;冯倩倩;田莉;

    研究不同采收期疏花蔷薇果(Fructus Rosae Laxae,FRL)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积累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确定其最佳采收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采收期FRL中5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FRL中椴树苷、紫云英苷、异槲皮苷、鞣花酸、没食子酸的质量分数范围依次为51.54~854.10μg/g、11.39~255.67μg/g、0.23~1.18 mg/g、0.08~5.53 mg/g和3.13~8.29 mg/g,其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相关性分析显示,紫云英苷、异槲皮苷、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与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Fe3+活性显著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FRL的综合评分为S2>S1>S3>S4>S5>S6>S7;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其最佳采收期为7月中旬。

    2024年03期 v.35;No.241 7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7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外源酶提高铁观音杀青物香气的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

    操晓亮;薛婉茹;庄志雄;谢李玲;周培琛;伊勇涛;张峰;洪晶;

    为提高铁观音杀青物的香气物质得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铁观音杀青物的复合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对香气成分进行检测。最佳的复合酶增香工艺为:料液比1∶20 g/mL,酸解后加入0.1%的复合酶,调节pH至4.5,60℃酶解3 h。酶解最佳增香样品的香气物质总量达到3926.52μg/L,比空白增长12.63倍。不同酶解工艺条件下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增香后的香气物质具有突出的铁观音香气特征,整体香味和谐。研究结果可对茶叶香气提取工艺的研究、茶叶深加工、茶叶香精的调配和食品调香及相关茶产业的发展等提供理论指导。

    2024年03期 v.35;No.241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酶促酰化对刺葡萄锦葵啶花色苷光稳定性的影响

    杨体园;黄名勇;方镇洲;呙亚波;王政;邓洁红;

    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对扩大其应用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刺葡萄花色苷为对象,采用脂肪酶CAL-B酰化,对比分析不同酰化花色苷的光稳定性及光降解动力学特性,探索酰基结构及光源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酰化、酶促酰化(酰化率49.9%)、内源酰基花色苷三个样品中,内源酰基、外源酰基样品的稳定性均高于未酰化样品;避光后内源酰基的花色苷含量最高。三个样品的光降解反应符合动力学零级模型,其回归系数均大于0.980。在避光条件下,内源酰基、酶促酰化、未酰化三个样品的半衰期t1/2分别为240、141、72.4 d;反应速率常数k0分别为0.0499、0.0851、0.162。目前酶促酰化样品的光稳定性稍低于内源酰基,如能进一步提高酰化率,酶促酰化可为花色苷的稳定性及应用提供重要价值。

    2024年03期 v.35;No.241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一株具有降血糖功能的鼠李糖乳酪杆菌RH0121筛选及其益生特性研究

    宋佳;李雪龙;余萍;李东红;王婷婷;矫艳平;彭永振;

    以商业菌株鼠李糖乳酪杆菌LGG作为阳性对照,从婴儿粪便中筛选出具有良好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较好耐逆性能力的菌株。结果显示,14株菌种中HCS0053、RH0121、RE2153、RH4484 4株菌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29.46%、31.49%、30.10%、29.43%,其中菌株RH0121可同时抑制α-淀粉酶的活性。经过对菌株RH0121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DNA检测,鉴定该菌株为鼠李糖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测定鼠李糖乳酪杆菌RH0121的耐逆性,其耐酸、耐胆盐及在胃液条件下有较高的存活率。鼠李糖乳酪杆菌RH0121为具有良好的胃肠液耐受能力的潜在降血糖功能菌株。

    2024年03期 v.35;No.241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热加工方式对辽东楤木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陈晨;唐中华;杨楠;姜婉婷;余绍莲;邢凯鑫;

    采用真空蒸煮、微波、过热蒸汽3种处理方式,对辽东楤木3种抗氧化活性及总酚、总黄酮、脂肪酸、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热蒸汽、真空蒸煮及微波处理的最佳热加工时间分别为8、20、3min;微波加工感官评分最高;热加工处理均能提高辽东楤木抗氧化能力,过热蒸汽处理后抗氧化能力最强。与对照相比,热加工方式均显著提高辽东楤木总酚、总黄酮及总氨基酸的含量(P<0.05),其中过热蒸汽处理含量最高;微波加工的辽东楤木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总体来看,热加工处理可增加辽东楤木的营养水平;微波加工辽东楤木味道最佳,过热蒸汽加工营养品质及抗氧化能力最佳。

    2024年03期 v.35;No.241 11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人工栽培暴马桑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王战伟;陈佳慧;庞舒月;迟雨;崔婧;宋吉玲;王晶;

    以超声辅助热水浸提法提取人工栽培暴马桑黄多糖,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料液比、超声时间、浸提时间的影响,并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测定暴马桑黄多糖FRAP总还原力,对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合形态学观察和MTT法考察暴马桑黄多糖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当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 g/mL,超声时间15 min,浸提时间60 min时,人工栽培暴马桑黄多糖提取率最高为1.31%。对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0.403,2.870和0.142 mg/mL,表明暴马桑黄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细胞实验证明暴马桑黄多糖对由H_2O_2建立的氧化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说明暴马桑黄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

    2024年03期 v.35;No.241 121-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1K]
    [下载次数:8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 ]
  • 不同产地桑叶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邓巧玲;刘梦文;沈静;吐尔逊阿依·达吾提;陈宣世;徐维盛;肖辉;

    通过超声提取8个产地的桑叶(新疆吐鲁番、新疆喀什白桑、喀什药桑、四川宜宾、安徽亳州、安徽太和、广东化州、陕西商洛)及中检院标准品桑叶中的总黄酮、总多酚,对9种桑叶提取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其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溶剂浓度、超声功率、提取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桑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料液比1∶60 g/mL,乙醇浓度60%,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30 min为最佳提取工艺。宜宾、吐鲁番桑叶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较高;宜宾、吐鲁番、亳州桑叶抗氧化能力较强。各产地桑叶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存在正相关。本研究可为不同产地的桑叶开发提供依据。

    2024年03期 v.35;No.241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5K]
    [下载次数:2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 ]
  • 低聚异麦芽糖糖化转苷工艺的优化及成分分析

    杨志强;孙洪蕊;刘香英;张佳霖;曾宪鹏;康立宁;南喜平;孟悦;

    以玉米面挤压液化后的液化液为原料,使用真菌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转苷酶完成共同糖化转苷过程。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运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探讨真菌α-淀粉酶加量、α-葡萄糖转苷酶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与低聚异麦芽糖(IMO)含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低聚异麦糖共同糖化转苷的最佳工艺是:真菌α-淀粉酶加量35 U/g,α-葡萄糖转苷酶加量128 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18 h,在此条件下进行共同糖化转苷,玉米面的糖化转苷糖液IMO含量可达57.94%。研究为以玉米面为原料高效生产低聚异麦糖提供了参考。

    2024年03期 v.35;No.241 138-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6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糜子改性淀粉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王鑫;李丹;王华;李秀萍;杨丽红;张晔;王浩;

    本研究将脱支糜子淀粉(DPM)与不同碳链长度(12~18)的饱和脂肪酸复合,制备糜子改性淀粉(DPM-FA),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研究发现,糜子改性淀粉的复合指数与脂肪酸碳链长度密切相关,且随着脂肪酸碳链长度的增加,复合指数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至23.09%。天然糜子淀粉(PMS),脱支糜子淀粉以及糜子改性淀粉的晶型有所变化,由A型转变为B型进而变为V型。随着晶型的改变,糜子改性淀粉热稳定性最高,焓变(ΔH)最高至5.26 J/g,且其体外消化率最低,相比天然糜子淀粉降低14.65%,这与抗性淀粉含量增加10.31%,快消化淀粉含量降低10.35%密切相关。综上,糜子改性淀粉的高稳定和低消化性的特质,使其有望作为降血糖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来源。

    2024年03期 v.35;No.241 14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5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薄荷精油乳液载量对凝胶膜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的影响

    丁红营;许红涛;雷文莲;张晓龙;陆勇;李学红;杨峰;

    本文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了β-环糊精稳定的薄荷精油Pickering乳液,将该乳液加入壳聚糖溶液流延制备负载精油的凝胶膜,研究薄荷精油载量对凝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糊精稳定薄荷精油Pickering乳液由油滴堆积于外水相而成,粒径89 nm、Zeta电位-32.5mV,对外界振荡有很好稳定性。将乳液加入壳聚糖溶液制膜,油滴分散度良好,无油析现象发生。随着薄荷精油载量的增加,凝胶膜透明度下降、黄色色度增加,膜吸湿性和水蒸气透过性有不同程度降低;薄荷精油乳液的添加可显著提高凝胶膜的拉伸强度,但柔韧性有所下降;顶空浓度测定表明负载薄荷精油的凝胶膜具有缓释薄荷精油的特性。

    2024年03期 v.35;No.241 155-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9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春砂仁多糖对高脂饮食小鼠脂代谢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刘靓;姜晶;陈贝妮;吴丹;

    探究春砂仁多糖(AVP)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小鼠脂代谢异常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试验选取120只6周龄健康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基础日粮组(CK)、高脂日粮组(HFD)、HFD+AVP低剂量组(HFD+L-AVP)、HFD+AVP中剂量组(HFD+M-AVP)和HFD+AVP高剂量组(HFD+H-AVP),试验共8周。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AVP,降低了高脂饲喂小鼠血清中AST、ALT、LDL-C、TC和TG的水平,提高了HDL-C水平。提高了小鼠肝脏和肠道中SOD、CAT和GSH-Px的活性,显著降低了肝脏和肠道中MDA水平。降低了高脂饮食小鼠SREBP1和FAS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了ATGL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抑制小鼠的脂肪生成。AVP的添加显著提高了高脂饮食小鼠肠道中Nrf2、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提高其肠道抗氧化能力。综上所述,春砂仁多糖可缓解高脂饮食导致的小鼠氧化应激和脂代谢异常。

    2024年03期 v.35;No.241 16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9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开发应用

  • 米糠清蛋白刺槐豆胶多重乳液制备及包埋DHA藻油的研究

    林雨泽;毕海鑫;廖子嫣;那治国;

    以米糠清蛋白和刺槐豆胶为壁材,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简称DHA)藻油为芯材制备多重乳液,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DHA藻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DHA藻油多重乳液最佳的制备工艺为高速分散机转速12000 r/min、高压均质机压强40 MPa、一级乳液和水相之比为3∶7;DHA藻油微胶囊最佳的成分配比为蛋白质含量0.6%、刺槐豆胶含量0.4%、DHA藻油含量1.5%,pH值为7.0,并对DHA藻油多重乳液的热稳定性和流变学以及DHA藻油微胶囊的贮藏稳定性、微观结构和生物利用率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DHA藻油经米糠清蛋白和刺槐豆胶组成的复合壁材包埋后稳定性显著增强;采用复合壁材的DHA藻油微胶囊极大的提高了DHA的生物利用率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2024年03期 v.35;No.241 17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5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信阳毛尖多酚-鱼精蛋白复合保鲜剂对冷藏鳜鱼鱼丸品质的影响

    白晓州;王田林;

    为提高鳜鱼鱼丸在低温贮藏时的品质,在鱼丸制作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组成成分的天然保鲜剂(0.2%的信阳毛尖多酚、0.3%鱼精蛋白和二者复合物),制成的鱼丸置于4℃下贮藏。定期测定贮藏期间不同保鲜剂处理的鱼丸菌落总数、TVB-N值、TBA值、甲醛含量、三甲胺含量、白度、凝胶强度及感官评分,以评价不同保鲜剂对鱼丸在贮藏期间的品质改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信阳毛尖多酚和鱼精蛋白均具有遏制微生物生长、减缓蛋白质降解和脂肪氧化速率、降低贮藏过程中甲醛和三甲胺生产量、维持鱼丸蛋白凝胶强度的功能。而两种保鲜剂复配剂对鱼丸的保鲜效果最好,极大地提升了贮藏期间鱼丸的品质并延长了货架期。

    2024年03期 v.35;No.241 18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多重包埋技术在微囊化姜黄素中的应用

    周迪;王永奇;许新德;白亚龙;姚可欣;商景天;

    姜黄素较差的溶解性和对氧化的高度敏感性,使其存在很大的应用局限,为此对多重包埋技术在微囊化姜黄素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溶剂类别、溶解温度和时间以及油相蠕动泵频率、真空乳化机转速等因素对微囊化姜黄素产品的影响,确定了姜黄素最佳溶解工艺条件和一次包埋工艺条件;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分析,针对产品感观质量和稳定性等因素,确定了合理的多重包埋技术微囊化姜黄素10%冷水溶性(Cold Water Solubility,CWS)产品配方。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以丙酮作溶剂,溶解温度55℃、时间少于45 min,蠕动泵频率20 Hz,真空乳化机转速控制在15000 r/min;产品配方为12%姜黄素、25%聚乙二醇6000、3.5%吐温-60、35%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4.5%dl-α生育酚、20%玉米淀粉。此项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姜黄素的水溶性、稳定性与生物利用度,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和领域。

    2024年03期 v.35;No.241 18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5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百合复合固体饮料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田怡;薛幸嫔;王亦舟;晋玲;崔治家;王振恒;马毅;

    以药食同源的百合、大枣、小麦、甘草为原料,经过提取、浓缩、干燥工艺研制一款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固体饮料。以干膏率、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选取最优提取工艺,通过响应面法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成品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百合复合固体饮料最佳制备工艺:料液比1∶14,煎煮80分钟,提取3次,浓缩干燥成干基粉,加入20%的麦芽糊精、0.2%的柠檬酸、10%的蔗糖制得成品,所得成品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0.35和0.081 mg/mL,说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好。本产品颗粒均匀,冲调后汤色呈黄褐色、色泽均匀、酸甜适口、香气协调、无不良风味,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本研究可为百合等药食同源类药材的产品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24年03期 v.35;No.241 195-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8K]
    [下载次数:10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纳豆激酶粗提物泡腾片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孙娜;何九军;朱秀娟;白艳艳;马娟;

    为开发功能性纳豆激酶粗提物泡腾片,本研究以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对纳豆激酶粗提物泡腾片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纳豆激酶粗提物泡腾片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崩解剂比例(酸源碱源)1.2∶1、崩解剂添加量70%、纳豆激酶粗提物添加量15%、麦芽糊精添加量10%、甜菊糖苷添加量0.9%、聚乙烯吡咯烷酮添加量2.5%,聚乙二醇8000添加量2.5%。在此条件下,所制泡腾片片剂表面光滑、口感良好、具有纳豆激酶粗提物独特气味,感官评价分为92.5±0.012,纳豆激酶活力为(298.20±1.15) U/g,所有质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2024年03期 v.35;No.241 20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6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的制备及在运动蛋白粉中的应用

    白雪;

    为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能并应用于包装运动蛋白粉,利用海藻酸钠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成功构建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二元复合膜分散体系,根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明确不同海藻酸钠对可食性大豆蛋白膜的结构影响规律,根据机械性能及阻水性能等方法深入解析可食性大豆蛋白膜的性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添加量为10%时,其复合膜拉伸强度达到最大,为(7.02±0.25)MPa。当添加量为2%时,复合膜阻水性最好,但较6%和10%差异不显著。另外经结构及形貌特征分析发现,成膜过程中海藻酸钠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共价交联作用显著增强其聚合物的分子间作用力,进而形成致密的凝胶网络结构且复合膜表面更趋光滑、平整。最后,将改性大豆蛋白膜用于包装运动蛋白粉,在贮藏60天后水分含量和菌落总数均符合标准要求。

    2024年03期 v.35;No.241 213-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7K]
    [下载次数:9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响应面法优化石榴皮百香果果皮复合饮料发酵工艺及抗疲劳功能评价

    姜加良;王雪丽;韩颖;张馨延;

    本研究以石榴皮和百香果果皮为原料,进行石榴皮及百香果果皮(Pomegranate and passion fruit peel,PPFP)复合发酵饮料的研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合饮料发酵工艺条件,并探讨其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饮料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石榴皮汁添加量20%、百香果果皮汁添加量24%、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40℃,感官评分为(94.05±1.85)分,活菌数为(8.5±0.2) lg(CFU/g),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研制的复合饮料色泽均一,具有石榴皮混合发酵后的独特风味,酸甜适口,无明显分层现象。小鼠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延长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小鼠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备显著增加,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乳酸和尿素氮含量(P<0.05)。说明PPFP复合发酵饮料有利于提高小鼠机体运动耐力。

    2024年03期 v.35;No.241 220-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1K]
    [下载次数:1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 ]

分析测试

  •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龙井茶特征香气成分解析

    朱建才;刘小洁;牛云蔚;曹雪颖;杨恩情;肖作兵;

    本文采用一维和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了2种龙井茶(狮峰、越州)中48个和37个特征香气成分,其中(Z)-4-庚烯醛(0.16~0.21μg/L)、(E,Z)-2,6-壬二烯醛(0.18~0.26μg/L)、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0.02~0.03μg/L)、2-乙酰基-1-吡咯啉(0.49~0.61μg/L)、糠硫醇(0.06~0.09μg/L)等9个微量成分仅在全二维仪器上检出。结合香气活性值、S型曲线法和香气重组实验,发现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2-乙酰基-1-吡咯啉、3-甲基-2,4-壬二酮、糠基硫醇等对龙井茶重组液的阈值和香气强度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对关键微量成分的准确鉴定是阐明龙井茶特征香气轮廓的关键。

    2024年03期 v.35;No.241 229-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 ]
  • HPLC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研究人参和三七不同部位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和中性皂苷的差异性

    张芙瑞;韩旭;李丹;刘志;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人参和三七不同部位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和中性皂苷的含量,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和中性皂苷含量,以对人参和三七地上和地下药用部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人参中性皂苷和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在人参和三七不同部位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人参的地下部位中,丙二酰基人参皂苷的含量均略高于中性人参皂苷;在人参的地上部位,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含量低于中性人参皂苷;然而丙二酰基人参皂苷不论在三七地下部位还是地上部位含量均较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2批人参和三七样品分成4类,人参地下部位R1~R4聚为一类,地上部位R5~R6聚为一类;三七地下部位S1~S4聚为一类,地上部位S5~S6聚为一类。此方法灵敏度高,稳定可靠,可为人参和三七不同部位的准确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03期 v.35;No.241 238-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6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酸性大红GR

    武传香;魏莉莉;薛霞;卢兰香;丁一;高敏;王骏;刘艳明;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种食品中非法染料酸性大红GR的分析方法,并对样品的提取溶剂、净化方式及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样品采用1%氨化甲醇溶液提取,PWAX萃取柱净化浓缩,以10 mmol乙酸铵-甲醇为流动相,经Titank C18色谱柱分离,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结果显示,酸性大红GR在0.040~10.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5和0.10 mg/kg。在阴性样品中添加0.10、0.20、1.00 mg/kg三水平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0.14%~102.60%,相对标准偏差为1.08%~4.29%。通过与食品补充检验方法比较,验证了本方法测定辣椒制品、水产制品和饮料中酸性大红GR的准确性,同时对其他食品中酸性大红GR进行测定,结果证明该方法灵敏度高、回收率好,为食品安全的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4年03期 v.35;No.241 246-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9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基于ICP-MS/ICP-OES及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不同产地芡实15种元素的差异

    杨永学;陈毛华;刘坤;徐峰;

    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芡实15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差异,完善芡实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将芡实微波消解后,分别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其Si、V、Cr、Mn、Fe、Ni、Cu、Zn、Se、Mo及Na、Mg、P、K、Ca元素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芡实药材中富含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Na、Mg、P、K、Ca 5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元素。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456%,可作为芡实矿质营养元素的综合评价指标。安徽阜南、江苏洪泽、湖北洪湖的芡实位列主成分函数分析综合评分前三名。结论 ICP-MS和ICP-OES相结合的检测方

    2024年03期 v.35;No.241 254-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1K]
    [下载次数:8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蜜饯中七种色素组分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余星;朱红瑞;肖杰;罗叶;舒玲;钟宇思;常薇;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蜜饯中柠檬黄、诱惑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酸性红含量的不确定度。根据GB 5009.3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19])和课题组前期所完成的《基于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蜜饯中7种人工合成色素及风险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该方法测定蜜饯中柠檬黄、诱惑红、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酸性红7种组分含量分别为1.814±0.043、1.814±0.068、1.844±0.082、1.816±0.097、1.820±0.055、1.781±0.0750和(1.792±0.074) mg/kg,结果发现标准物质引入的不确定度贡献最大,其次为样品前处理,仪器和回收率的贡献最小。本研究建立了高效可行的液相色谱法测定蜜饯中7种色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为日常实验结果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03期 v.35;No.241 263-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4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基于柱前衍生GC-MS法比较不同工艺制备黄精的氨基酸含量

    张剑光;王月;金文芳;杨丽;王洁雪;张志锋;

    建立了柱前衍生GC-MS法测定黄精中15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测定经不同工艺制备的黄精鲜品、干品及炮制品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并运用多元数据统计对这3种不同黄精样品中的氨基酸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黄精制品中的15种氨基酸在33min内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3~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6%~105.55%(n=6)。说明该方法能准确测定黄精中多种氨基酸的含量,且黄精鲜品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干品及炮制品。聚类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黄精鲜品、干品和炮制品可以明显聚为不同三类,说明上述三种黄精制品的氨基酸含量有明显差异性,并筛选出赖氨酸、组氨酸、甘氨酸和络氨酸作为区分黄精鲜品、干品和炮制品的标志物。

    2024年03期 v.35;No.241 272-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1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专论综述

  • 多糖在鱼糜制品中的应用进展

    李统帅;兰梅娟;李琳;张霞;梁钰;何霓;李冰;

    在鱼糜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工艺步骤对鱼糜制品有不同的影响,其中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的凝胶化起到关键性作用,决定着鱼糜制品品质的优劣。由于原料和加工方式的影响,鱼糜制品存在蛋白质变性、凝胶性能减弱、脂质氧化以及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等问题。多糖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在鱼糜制品生产过程中有提高其凝胶特性、延缓氧化反应和增强储藏稳定性的作用。目前多糖改善鱼糜品质的研究并没有得到较为全面的归纳与总结,故本文概括了鱼糜制品的凝胶化机理及其加工工艺,总结了多糖在鱼糜制品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以期为生产营养健康的鱼糜制品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3期 v.35;No.241 281-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下载次数:10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酱油中米曲霉酶系组成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梁锦云;温林凤;李俊;扈圆舒;徐婷;刘占;符姜燕;曹庸;

    酱油是我国日常饮食的重要调味品,它由微生物发挥作用而形成。其中米曲霉在酱油酿造过程中拥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它不仅赋予酱油特殊的风味,而且产生一系列有利于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合物。随着酱油发酵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对米曲霉酶学特征的研究更为迫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酱油酿造中米曲霉的酶系组成研究及其应用进展,包括米曲霉的蛋白质降解酶、碳水化合物降解酶、细胞壁降解酶及膜降解酶等研究内容,为改善酱油酿造过程的原料利用率及酱油生产率提供了思路,也有利于酱油发酵工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收益。

    2024年03期 v.35;No.241 28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下载次数:8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海参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影响因素和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方梓蓥;郑杰;曾晨;范馨茹;于笛;傅志宇;李双双;宋志远;

    海参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独特的自溶特性导致捕捞后必须马上进行加工处理。海参贮藏过程中通常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变化,从而导致其营养损失、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其商业价值。本文在概述海参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基础上,对其内源性蛋白酶、微生物、非酶凝胶劣化、贮藏条件和预处理方式等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低温、超高压、天然生物保鲜剂、蛋白酶抑制剂和生物交联等主要调控技术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并对未来品质劣化机制揭示、贮藏技术体系构建等研究重点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为海参精深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2024年03期 v.35;No.241 296-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1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接骨木籽油的研究进展

    魏玉民;宋景;张兵;李亚男;赵红金;刘国飞;赵文鑫;代龙;

    油脂是人们日常生活和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并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油脂行业发展不平衡,食用油60%以上需要从国外进口,大力发掘新油源是解决油料短缺问题的当务之急。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木本油料,资源丰富,其籽含油量高,且α-亚麻酸含量在20%以上,高于目前市售大多数食用油,长期服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接骨木籽油不仅可用作食用油,还可以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以及工业等领域发挥作用。接骨木籽油的开发利用,可以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本文对接骨木籽油现阶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接骨木籽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24年03期 v.35;No.241 306-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