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添加剂

China Food Additives

专栏_抗氧化

  • 益生菌结合灵芝多糖对高血脂小鼠脂质代谢和抗氧化的影响

    李利敏;袁丽雯;

    探究益生菌结合灵芝多糖对高血脂小鼠脂质代谢异常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脂饲料对照组(HG)相比,活性益生菌组(HG-P)、多糖组(HG-G)、活性益生菌+多糖组(HG-PG)小鼠血清GLU、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小鼠肝脏中TC、TG水平和ALT、AST活性显著降低,SOD、CAT、P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其中HG-PG组表现的效果最好。研究还表明益生菌结合灵芝多糖显著提高了小鼠肝脏中AMPKα/Nrf2信号通路AMPKα、Nrf2、HO-1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降低了脂质代谢基因SREBP1、FAS、LP1 mRNA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益生菌结合灵芝多糖具有改善高血脂小鼠脂质代谢异常、缓解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减少肝脏组织脂质积累的作用。

    2025年02期 v.36;No.25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7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响应面法优化牡丹花果胶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陈玲;宁二娟;王学方;

    以丹凤牡丹花为原料,以果胶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牡丹花果胶提取工艺,并检测牡丹花果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最优工艺为:提取温度为95℃,pH值为1.5,提取时间2 h,溶剂倍数20倍,在该工艺条件下牡丹花果胶提取率为(19.06±0.18)%,与预测值几乎相当。牡丹花果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_(50)分别为(3.44±0.12)、(2.13±0.11) mg/mL,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为(4.23±0.10) mmol TE/g。

    2025年02期 v.36;No.252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3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外牡丹品种花蕾和花瓣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赵婷婷;高星;杨佳维;王浩任;陈华乐;唐天琪;孟鑫;史倩倩;

    研究以10个国外牡丹品种的花蕾和花瓣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Vc和活性物质总酚、总黄酮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探究不同牡丹品种的营养价值和活性潜力,以期为国外牡丹品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牡丹花瓣的基本营养物质含量高于花蕾;而活性物质趋势相反,花蕾含量高于花瓣,且与抗氧化活性呈现相似趋势。根据相关性检验得出,牡丹花内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总酚和Vc。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共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83.332%。品种‘花王’花蕾的综合得分最高,总酚和Vc含量相对较高,抗氧化活性相对最强,综合应用潜力较大。本研究旨在为国外牡丹品种花不同发育时期的营养价值和活性功能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基础。

    2025年02期 v.36;No.252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提取姜黄素工艺及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

    姚惠芳;樊蕊;刘艳双;高彦祥;

    以生姜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临界CO_2(SC-CO_2)提取生姜中姜黄素的工艺参数,并对获得的姜黄素进行抗氧化、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生姜姜黄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压力32 MPa,时间69 min,该条件下姜黄素的得率高达5.32%。经SC-CO_2提取的姜黄素对·OH、O_2~-·、DPPH和ABTS~+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其IC_(50)分别为10.42、6.96、8.48和10.28 mg/mL。不同浓度姜黄素(0.5、1.0、1.5、2.0 mg/mL)对霉菌和酵母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该研究为生姜中姜黄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延长其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2期 v.36;No.252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混菌发酵女贞子制备抗氧化肽及其结构的鉴定

    柏倩;毛绍云;徐倩;

    以女贞子为原料,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为菌种混菌发酵制备抗氧化肽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混菌发酵女贞子过程进行优化,最佳发酵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米曲霉体积比为2.5:1、复合菌种接种量为7.9%、发酵时间为73 h。该条件下蛋白酶活力达到(183.116±1.724) U/mL、多肽得率为(19.936±0.214)%,其中碱性氨基酸占比27.57%、抗氧化氨基酸占比62.28%。对发酵液进行超滤分析,结果发现分子质量≤1 kDa的C_1组分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99.07%和85.79%,IC_(50)值分别达到(0.0985±0.018)和(2.17±0.007) mg/mL,铁离子还原力OD_(700)达到0.407。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C_1组分进行多肽结构鉴定,获得以下LMVGLT、VPAPWTR、NRDDMRER、ANQLDQFSR、IGGIGTVPVGR和TVNSYNLPILRF 6条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低聚肽。研究结果为女贞子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实验支撑。

    2025年02期 v.36;No.252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4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组合策略提高碱性蛋白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

    温树森 ;吴昌正 ;侯莎 ;韦晓群 ;

    为了促进Shouchella clausii来源的碱性蛋白酶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WB800n宿主中的高效表达,首先选择3个单启动子替换原始启动子P_(43),其中单启动子P_(amyQ)介导的重组菌经发酵后酶活力最高,为1959 U/mL。其次,通过构建双启动子表达系统发现P_(43)-P_(amyQ)使酶活力进一步提升到2215 U/mL。接着对启动子P_(43)-P_(amyQ)的核心区域(-35和-10区)进行优化,其中Mutant-2的酶活力高达2788 U/mL,是原始菌株酶活力(1746 U/mL)的1.60倍。在此基础上,通过枯草芽孢杆菌内源信号肽替换,筛选得到的带有信号肽SP_(mpr)的重组菌的酶活力进一步提高到4007 U/mL,与信号肽优化前相比提高了43.72%,是出发菌株酶活力的2.30倍。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子优化和信号肽筛选的组合策略显著提高了碱性蛋白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表达量,为后续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5年02期 v.36;No.252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疆紫草羟基萘醌类色素原料和胶束的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郑亚丽;高鹏;王娟;朱金芳;杨金华;

    对比研究新疆紫草羟基萘醌类色素(hydroxynaphthoquinone of Arnebia euchroma,HNP)原料及HNP胶束(HNP micelles,M-HNP)的稳定性。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HNP各成分的含量,并以其保留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光照、金属离子、酸碱及温度对HNP原料和M-HNP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温度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光照、Mg~(2+)、Fe~(3+)、碱、温度对HNP各成分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且M-HNP的稳定性优于HNP原料。M-HNP中HNP各成分k值均小于HNP原料,Ea、ΔH值均大于HNP原料,HNP各成分的稳定性依次为乙酰紫草素>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异戊酰紫草素>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由此可知将HNP包载于聚合物纳米胶束中,可明显提高HNP的稳定性,但注意在制备和储存HNP原料及M-HNP过程中,应避免使用含镁和铁的金属容器,并在低温避光条件下储存。

    2025年02期 v.36;No.252 5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8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响应面法优化栀子蓝色素合成工艺的研究

    朱毅;阚启鑫;王聂;何书伦;陈家良;张慧坤;杨寒;曹庸;

    为进一步探究栀子蓝色素最佳合成工艺,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选取最优氨基酸苯丙氨酸作为前体与京尼平进行反应合成栀子蓝色素,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反应体系温度为65℃,反应环境pH值为7.5,反应底物摩尔比(Phe∶Gen)=1.2∶1,各因素影响主次为:pH>温度>摩尔比,此条件下得到色价为125.96的栀子蓝色素产品,其平均L~*值、a~*值和b~*值分别为64.83、6.01和-14.01;本研究结果可为栀子蓝色素工业化生产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6;No.252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琯溪蜜柚未成熟果实果胶酸法提取及碱法脱酯提取研究

    黄淑安;丁红霞;洪涛;杨远帆;王永兴;倪辉;

    为了研究琯溪蜜柚未成熟果实作为果胶生产原料的可行性,对其果胶酸法提取工艺及碱法脱酯后的果胶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琯溪蜜柚未成熟果实果胶酸法提取工艺:粉碎过80目筛、料液比1∶20 g/mL、提取时间90 min、pH值1.4、提取温度90℃,此条件下果胶提取得率为9.24%;经过碱法脱酯后,果胶提取得率为7.49%。酸法提取和碱法脱酯果胶乳化活性分别为49.85%和8.93%,乳化稳定性分别为51.05%和14.78%,持水性分别为0.86和18.02 g/g,持油性分别为5.75和6.30 g/g,酯化度分别为74.68%和48.33%,半乳糖醛酸含量分别为66.06%和55.52%。红外分析显示碱法脱酯改变了果胶的氢键及酯键结构。本研究为琯溪蜜柚及其他柑橘未成熟果实中果胶的提取利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6;No.252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8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豆寡肽对高山滑雪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调控作用

    武俸羽;李晓琳;赵文艳;刘宇飞;孟妮佳;许岩;吕克宁;李慧;

    将30名黑龙江省高水平高山滑雪男子运动员随机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大豆蛋白组、大豆寡肽组。在高强度训练后每组分别补充对应营养补充剂,共8周,测量训练前后各组体重、血乳酸含量、血清肌酸激酶活性、血清睾酮含量和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寡肽组运动员体重变化不显著(P>0.05),空白对照组与大豆蛋白组的运动员体重显著降低(P<0.05);大豆寡肽组运动员的血乳酸含量、血清肌酸激酶活性、血清睾酮含量及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变化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与大豆蛋白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大豆寡肽可以减少高负荷训练后运动员体内乳酸堆积、促进肌肉损伤恢复,具有促进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作用。

    2025年02期 v.36;No.252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开发应用

  • 乳酸菌接种发酵生产辣椒酱的工艺优化

    万景瑞;蒋鹏飞;史冠莹;肖作兵;张乐;赵丽丽;赵妍;王赵改;

    为解决传统自然发酵辣椒酱生产条件不受控制、产品品质不稳定的问题,以期通过接种不同乳酸菌和优化发酵工艺生产一款高品质的辣椒酱。本研究以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总酸、辣椒红色素、亚硝酸盐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对照、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辣椒酱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发酵辣椒酱产品品质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菌种接种量>蔗糖添加量>食盐添加量,辣椒酱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乳酸菌三菌为最适菌种,接种量2.0%、大蒜添加量8%、蔗糖添加量7%、食盐添加量9%、发酵时间15 d。利用此工艺生产的辣椒酱整体品质最优,产品鲜亮有光泽,呈亮红色,组织细腻均匀,发酵香味浓郁,酸咸味适度、辣味突出,产品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2025年02期 v.36;No.252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复配海藻提取物替代明矾在马铃薯粉条中的应用研究

    王盼;张天任;段成龙;王晓梅;田未希;王湘龙;刘兆志;刘海燕;

    以海藻酸钠、卡拉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琼脂四种海藻提取物替代明矾生产无矾马铃薯粉条,以粉条的糊汤透明度、断条率、感官评价、质构数据作为实验指标,分别考察单一、复配使用上述4种海藻提取物对粉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添加量为0.6%,卡拉胶添加量为0.4%,海藻酸丙二醇酯添加量为0.12%,琼脂添加量为0.4%,复配所得海藻提取物替代明矾使用时,得到的马铃薯粉条糊汤透明度为92.9%,断条率为2.8%,感官评分为89.7,硬度为8.69 N,弹性为0.90,内聚性为0.64,咀嚼性为24.69,综合品质接近0.3%明矾粉条。

    2025年02期 v.36;No.252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降低牛心中嘌呤含量的工艺研究

    陈玲;苏伟;吴文清;李子涵;母应春;焦鱼;

    利用核酸酶降低牛心中嘌呤有利于牛心资源的开发利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牛心中嘌呤物质的含量,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核酸酶P1处理牛心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牛心内所含的四种嘌呤化合物腺嘌呤、鸟嘌呤、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含量分别为235.2±0.5、166.7±1.2、381.2±1.3、127.9±1.8 mg/kg,总嘌呤含量为911.0±1.4 mg/kg。酶添加量(A)、处理时间(B)和处理温度(C)对牛心中嘌呤的降解有显著的影响,影响因素主次排序为A>C>B;工艺参数最优组合为A_2B_2C_3,即每0.2 mg牛心样品的酶添加量为24 U/mL、处理时间为1 h、温度为70℃,在此处理条件下牛心内的嘌呤降解率为55%。此研究采用核酸酶P1处理能显著降低牛心中嘌呤物质的含量,可为低嘌呤牛心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2025年02期 v.36;No.252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植物油脱臭馏出物中富集亚油酸甲酯的工艺开发

    代志凯;晏忠;甘欢华;孙海辉;宋萧萧;殷军艺;邱祖民;

    本文以各类脱臭馏出物(DD油)提取天然维生素E过程中副产的脂肪酸甲酯为原料,首先利用气相色谱结合理化分析,筛选葵花DD油来源的脂肪酸甲酯为后续研究原料,然后使用间歇精馏工艺,探讨了不同的真空度和回流比对亚油酸甲酯分离效果的影响,最后通过尿素络合进一步提纯亚油酸甲酯。结果表明:通过精馏工艺可以将原料中的亚油酸含量从52.6%富集到62.8%,最高为64.7%;然后以富集后的亚油酸甲酯为原料,在甲酯∶尿素∶95%乙醇=1∶2∶7 (w/w/v),络合温度20℃,络合时间4 h的条件下,通过络合工艺将亚油酸甲酯的含量从62.8%进一步提高到85.3%,达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为后续亚油酸及其酯的高值化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年02期 v.36;No.252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辣椒红色素纯化及其不同氧含量稳定性研究

    王苗;黄利勇;卢颖;尚红岩;齐立军;

    采用溶剂分离纯化常规辣椒红色素可以得到色价>800,色调>1.010高色调辣椒红色素,对比不同氧含量高色调辣椒红样品在避光常温条件下,采用不同方式存放1个月和3个月的色价损失情况和氧含量变化情况,可以发现高氧含量样品在相同存放时间损失量高于低氧含量样品,而对于存放时限超过3个月后,样品内氧含量相同的色素,半瓶状态存放发生氧化降解反应更明显,瓶内空间氧对高色价辣椒红稳定性影响更大。因此基于研究结果,可以针对不同存放时限的辣椒红样品采取不同的存放方式,对于存放时限1个月的产品可以采取降低样品内氧含量为主,辅助降低瓶内空间氧来控制成本,对于存放时限超过1个月的产品可以极大程度降低空间氧含量来保护色素发生氧化降解,提高稳定性。

    2025年02期 v.36;No.252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姜黄乳香片为模型片剂研究含油物料片剂制备工艺

    赵圳昱;董晓芬;薛强;王红霞;

    以油性物料姜黄提取物、乳香油为研究对象,探究姜黄乳香油片剂的制备,考察了不同制粒方法对姜黄提取物的影响,考察了不同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对姜黄乳香油片剂制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各辅料用量条件。结果表明,姜黄颗粒采用湿法制粒(HPMC作粘合剂)方式最佳;填充剂选择乳糖-微晶纤维素,崩解剂选择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润滑剂选择硬脂酸镁;最佳辅料条件为乳糖∶微晶纤维素为1.67∶1,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1∶1)用量为13.19%,硬脂酸镁用量为1.51%。此条件下姜黄乳香油片剂崩解时限最短,且生产过程无黏冲,片剂光洁。

    2025年02期 v.36;No.252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分析测试

  •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母乳低聚糖标准品的研究

    杜孟婧;杨宝雨;谢文东;乔为仓;张明辉;王浩伊;付冬梅;陈历俊;

    本研究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从母乳中制备了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标准品。母乳首先通过固相萃取柱除去乳糖,再经过强阴离子交换色谱柱进行中、酸性低聚糖分离,以分析型液相色谱考察色谱柱、流动相种类、流动相比例、柱温和进样量等参数对2'-FL分离度的影响,然后确定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最佳工艺条件,实现2'-FL低聚糖的分离及提取制备,之后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检测样品纯度为84.70%。

    2025年02期 v.36;No.252 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3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4-巯基吡啶法测定葱属植物制品总硫代亚磺酸酯含量

    李世颖;刘睿婷;李兰兰;杜娟;李新霞;

    该研究以大蒜中典型酶促反应产物大蒜辣素优化4-巯基吡啶与硫代亚磺酸酯的反应条件,并测定大蒜粉、洋葱粉中总硫代亚磺酸酯。结果表明:优化的反应溶剂体系为50%甲醇、反应温度为37℃、反应时间为60分钟,反应率达90%以上,并测定了该条件下4-巯基吡啶的ε值为21521 M~(-1)·cm~(-1)。样品测定结果显示本实验室冻干的大蒜粉、洋葱粉均可产生硫代亚磺酸酯,网购大蒜粉、洋葱粉样品除江苏大蒜(G9)含少量硫代亚磺酸酯,其他均测不到硫代亚磺酸酯。大蒜、洋葱经冻干工艺加工能最大限度保留相关酶的活性。在测定的大蒜冻干粉中,大蒜辣素占总硫代亚磺酸酯60%以上。本法可用于大蒜等葱属植物及加工制品中总硫代亚磺酸酯的含量测定,评价大蒜等相关制品的加工工艺与质量,并在加工过程通过硫代亚磺酸酯的测定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2025年02期 v.36;No.252 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6种水果和蔬菜中41种农药残留

    李巧莲;罗景阳;周长民;王岩松;袁帅;李娇;刘鑫;张承昕;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6种水果和蔬菜中41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以0.1%乙酸乙腈溶液提取,乙酸钠和无水硫酸镁进行盐析,无水硫酸镁(MgSO_4)、乙二胺-N-丙基硅烷化硅胶(PSA)、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HC-C_(18))、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净化处理,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采用Hypersil GOLD~(TM)(100 mm×2.1 mm,3μm)色谱柱分离,在全扫描和自动触发二级质谱(Full MS/dd-MS~2)模式下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1种农药在2.5~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为2.0μg/kg,定量限为5.0μg/kg,平均回收率为62.9%~119.3%,相对标准偏差为0.8%~14.0%。该方法快速简便、定性能力强,适用于水果和蔬菜中41种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检测。

    2025年02期 v.36;No.252 143-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透明质酸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透明质酸钠的含量

    陈楠楠;王弈忻;陈玉娟;彭雪菲;陈雯雯;曹梦思;刘林枝;刘捷;刘明;

    本文建立一种透明质酸酶-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凝胶糖果、饮料、胶囊等食品中透明质酸钠含量方法,并对酶解时间、酶的浓度、反应pH和透明质酸钠浓度等4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透明质酸钠酶解最适条件为酶解时间1 h、pH为6.0、底物浓度为0.05 mg/mL,酶浓度为1000 U/mL;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线性、重复性及准确性良好,可用于凝胶糖果、饮料、胶囊等食品中透明质酸钠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为相关方法标准的出台提供了技术依据。

    2025年02期 v.36;No.252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两类海产品中的六种无机元素含量及安全性评价

    张颖茜;陈峰;张璐璐;于文斌;戴志英;张茹月;杨娟;

    为了解某地区两类海产品无机元素含量及分布情况,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某地区2023年度的84份海产品进行测定。研究该地区海产品中Pb、Cr、As、Cd、Cu和Ni六种无机元素含量以及元素富集情况;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物,对这两种海产品进行食用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84份海产品中有15份样品中的Cd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指标,超标率为17.9%(其中双壳类仅1份超标,虾蛄有14份样本超标-占虾姑总样本份数42的33.3%),84份样品中的其他重金属含量未超过污染物限量指标。在双壳类样品中,Pb元素含量高于虾蛄类样品;Cd、Cu、As三种元素在虾蛄样本中含量明显高于双壳类海产品样本。双壳类海产品样本中的单一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物以及THQ/TTHQ全部在完全安全可食用水平范围内,虾蛄可能存在Cd污染,需对其健康风险进一步研究探索。

    2025年02期 v.36;No.252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同树龄肉桂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和活性研究

    董琼娟;刘霞妹;李紫微;林雨锜;余志虹;王晶;

    本研究通过超临界CO_2萃取方法提取不同树龄肉桂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评估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树龄较小的官桂的精油出油率和精油中的肉桂醛相对含量比板桂的高,树龄较大的板桂提取的精油中所含的萜烯类成分相对含量比官桂精油高;两组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在相同质量浓度下,从板桂提取的精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稍强于官桂精油;两组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显著抑菌活性。肉桂精油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为主要成分肉桂醛、2-甲氧基肉桂醛和萜烯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5年02期 v.36;No.252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论综述

  • 食品添加剂黄原胶质量规格标准修订研究

    侯超;赵琴;赵燕;

    根据国内黄原胶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同时参考国内外法规对黄原胶的评估结果和质量规格修订情况,对食品添加剂黄原胶的质量规格标准进行修订。通过收集对比国内外黄原胶质量规格标准的技术资料,确认各指标并对其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修订后的黄原胶标准增加了黄原胶含量、异丙醇和砷指标及其检验方法,修改了总氮的检验方法和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前处理方法。采集的黄原胶样品均符合修订后的标准要求,修订后的黄原胶标准符合行业生产实际且能与国际接轨,促进对外贸易,同时也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

    2025年02期 v.36;No.252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营养强化饮料的研发与功效研究进展

    陶大炜;张颖琦;

    在饮料中适当添加营养强化剂可提高饮料的营养价值,进而改善饮用者的营养状况。本文对准用在饮料中的营养强化剂进行整理,并对营养强化饮料的研发与功效进行阐述,重点讨论维生素类、矿物质类、复合添加类这三类营养强化饮料产品的研发现状,以及预防和改善贫血、促进骨组织发育、缓解运动性疲劳、提升维生素水平这四种营养强化饮料的功效经人体试食试验后的研究情况。本文旨在为营养强化饮料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5年02期 v.36;No.252 177-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食品营养强化剂L-苏糖酸镁食品安全标准指标及检测方法的确立

    田洪芸;刘毅;王勇;魏可燕;张海红;王文特;王冠群;胡明燕;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第8号公告批准L-苏糖酸镁为镁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新品种,目前,仅美国、中国允许L-苏糖酸镁在食品中进行使用。为保证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标准制定是在对国内外技术法规收集整理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指标比对分析、危害物质的风险评估、检测方法验证等,最终确定了L-苏糖酸镁含量、L-苏糖酸含量、比旋光度、草酸盐、铅、总砷等指标。经评估,标准各项指标的制定科学合理,可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2025年02期 v.36;No.252 18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特征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赵飞亚;钟雪铧;张铃声;田永洁;方霄;简志敏;陶爱恩;

    螺旋藻为我国4种中成药和373种国产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螺旋藻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还有丰富的多糖类成分。为探究螺旋藻多糖的功能价值和研究现状,本研究系统总结了螺旋藻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解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发现螺旋藻多糖具有抗病毒、抗疲劳、抗肿瘤、改善肠道菌群、保肝等药理活性,在药品、食品和保健品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多糖提取工艺多样,涉及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酶辅助法、三相萃取法等。由于对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和研究。该研究可为螺旋藻多糖产品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和思路。

    2025年02期 v.36;No.252 191-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0K]
    [下载次数:10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