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添加剂

China Food Additives

专栏_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实践

  • 微波辅助薄荷多糖-β-苯丙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优化及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朱笛恺;凌杰;王益明;张学建;鲁军;任波;葛贤;陶飞燕;

    为研究天然植物多糖与β-氨基酸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构建了薄荷多糖-β-苯丙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采用微波辅助反应,以DPPH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RSM)优化反应条件,探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pH和反应物质量比对美拉德反应体系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影响,获取美拉德产物的最佳制备条件。通过DPPH、FRAP和还原力实验对反应体系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薄荷多糖和β-苯丙氨酸美拉德反应产物具备最优抗氧化活性的美拉德产物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146℃,反应时间25 min,pH 8.9,薄荷多糖和β-苯丙氨酸的质量比为2.1∶1,此时产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达88.13%。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以及在碱性pH条件下,有助于提高薄荷多糖-β-苯丙氨酸美拉德反应体系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天然植物多糖制备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025年04期 v.36;No.254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9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长时发酵褐色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研究

    王婧宜;林莉;金越;

    以基于近红外发射光谱的背散射光随时间的变化率得到的TSI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发酵时间、高甲氧基果胶添加量、均质压力对长时发酵褐色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时间为96 h、高甲氧基果胶添加量为3.5 g/L、均质压力为25 MPa的条件下,长时发酵褐色乳饮料稳定性最好。

    2025年04期 v.36;No.254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4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吸湿性柠檬酸钾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李良玉;许丽格;吕跃峰;张要华;李培杰;

    柠檬酸钾的吸湿性比较强且易结块,制粒过程中原料吸湿会导致柠檬酸钾原料含量不均匀,从而影响整体含量。为改善高含量柠檬酸钾的吸湿性,本研究采用湿法制粒,以柠檬酸钾、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800)为原料,制备一款具有低吸湿性、良好成型性的柠檬酸钾颗粒。首先以吸湿性低为基准进行原辅料的筛选,然后以区间颗粒收率(10~80目)为指标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钾粉末在以微晶纤维素作为辅料,1%CMC-Na(800)作为黏合剂时,吸湿性得到了改善,且产品在10~80目区间内颗粒收率最高。本研究可为制备高含量低吸湿性柠檬酸钾颗粒工艺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04期 v.36;No.25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辐照对柠檬酸法提取柚皮果胶特性的影响

    温晓梅;蓝碧锋;吴俊师;梁淑敏;罗鹏宇;

    为探讨辐照对柠檬酸法提取果胶特性的影响,将柚皮粉末进行辐照预处理,辐照剂量设定为0~15 kGy,然后采取柠檬酸法进行果胶提取,测定提取果胶的效率、纯度、酯化度、结构和粘性及乳化性。结果发现,不同辐照剂量的处理均能提高柚皮果胶的得率,果胶的提取效率从未辐照处理的3.75%提高到14.28%(15 kGy),且在6~12 kGy辐照剂量范围内能提高果胶的纯度。但辐照预处理同时对果胶有改性的作用,会减少果胶的分子链的缠绕,降低果胶的黏性和乳化性能。特别地,当辐照剂量达15 kGy时,果胶的多糖结构会被破坏,在2935 cm~(-1)附近出现杂峰。综上认为,辐照预处理方法应用在柠檬酸法提取柚皮果胶时,为避免果胶多糖结构的破坏,辐照剂量不宜超过12 kGy。

    2025年04期 v.36;No.254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藤茶活性成分、质量控制及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陈胜;邵佩;彭建;齐凯杰;张敏杰;何启强;

    藤茶富含黄酮类、酚酸类以及萜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菌等多种生物功能,同时藤茶的品质优劣对药效至关重要。本文就藤茶的活性成分、质量控制以及药理作用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藤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36;No.254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试验研究

  • 火麻分级蛋白的制备及功能特性研究

    况丹妮;张志军;杨策;李会珍;

    本文旨在研究火麻蛋白的分级提取及其功能性质,以实现火麻蛋白资源的高值化利用。采用经典Osborne分级分离方法,提取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四种火麻分级蛋白,并对其功能特性及氨基酸组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火麻蛋白中球蛋白的占比最高,为43.5%;其次是清蛋白和谷蛋白,醇溶蛋白占比最低,为3.57%;四种火麻蛋白的蛋白评分由大到小分别为:球蛋白58、清蛋白53、谷蛋白51、醇溶蛋白46;其中火麻球蛋白的疏水氨基酸、亲水氨基酸、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其它三种火麻蛋白,且火麻球蛋白各项功能特性均优于大豆球蛋白。研究结果可为火麻籽蛋白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2025年04期 v.36;No.254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肠杆菌O157∶H7对牛至精油胁迫的分子响应研究

    张殿鹤;马云芳;牛力源;相启森;

    为了研究牛至精油(oregano essential oil,OEO)对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机制,本文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大肠杆菌O157∶H7对牛至精油(oregano essential oil,OEO)胁迫的分子响应。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得OEO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078μL/mL。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0.5×MIC的OEO处理4 h对大肠杆菌O157∶H7代谢组的影响。结果表明,OEO胁迫导致大肠杆菌O157∶H7共出现665种差异性代谢物,其中382种差异性代谢物含量显著升高,283种差异性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差异代谢物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OEO胁迫干扰胞内氧化还原平衡和氨基酸代谢,阻碍能量合成代谢,从而使大肠杆菌O157∶H7细胞活性受到抑制;此外,大肠杆菌O157∶H7可通过增强细胞膜磷脂的生物合成及核苷酸的补救合成来应对OEO胁迫。本研究为OEO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4期 v.36;No.254 40-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粒咖啡果皮色素大孔树脂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孙坤;吴思睿;杨蒨;董仕豪;资璐熙;王宝昌;韩龙;郭磊;

    为了研究云南小粒咖啡果皮色素最佳提取、纯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和动态吸附-解吸试验确定色素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考察粗色素及纯化后色素对DPPH·、ABTS~+·和·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云南小粒咖啡果皮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52%、超声功率241 W、超声时间48 min、液料比55 mL/g,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到74.47%。采用X-5大孔树脂的最佳纯化条件:上样浓度6 mg/mL、上样流速2 mL/min,解吸液乙醇体积分数60%、解吸流速3 mL/min,该条件下色素纯化效率为55.38%。粗色素清除DPPH·、ABTS~+·和·OH的IC_(50)值分别为(0.1788±0.0124)、(0.4084±0.0115)、(0.2492±0.0152)mg/mL;纯化后色素清除DPPH·、ABTS~+·和·OH的IC_(50)值分别为(0.0774±0.0007)、(0.1220±0.0047)、(0.0963±0.0114) mg/mL。云南小粒咖啡果皮色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且纯化后色素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研究结果为云南小粒咖啡果皮色素的进一步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4期 v.36;No.254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然发酵泡洋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评价

    姚华;阚欢;

    以四川眉山地区和广安地区自然发酵的泡洋姜为对象,对其中的菌株进行筛选鉴定及评价。两地区泡洋姜中共分离出87株菌,经模拟胃液初筛后得到胃环境耐受性能良好的8株菌,分别是2株副干酪乳杆菌,4株植物乳杆菌,2株短乳杆菌,且均无溶血活性。菌株在25~35℃之间生长性能良好,其中M24植物乳杆菌有良好的耐盐性、疏水性和自凝集力,M20植物乳杆菌有良好耐亚硝酸盐性、耐酸性,M2短乳杆菌有良好的产酸性,G34副干酪乳杆菌有良好的疏水性。

    2025年04期 v.36;No.254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7K]
    [下载次数: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火麻脱脂蛋白酶解工艺优化及其多肽降血糖活性研究

    杨策;李会珍;张志军;侯天宇;况丹妮;

    本文以火麻脱脂蛋白为原料,以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 Ⅳ,DPP-Ⅳ)抑制率为指标,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火麻多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火麻多肽的酶解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火麻酶解工艺:超声预处理时间20 min,料液比1:8 g/mL,酶添加量5.7%,酶解时间6 h,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对DPP-Ⅳ的抑制率达到38.24%。通过超滤分离将酶解产物分级为4种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其中分子量<1 kDa的肽段降血糖活性最强,对DPP-Ⅳ、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41.06%、64.79%和48.51%。本研究可为火麻脱脂蛋白降糖肽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奠定基础,在开发治疗糖尿病的特医食品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应用价值。

    2025年04期 v.36;No.254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1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开发应用

  • 漂烫预处理对腌笃鲜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吴彦臻;何志平;申庆坚;刘兴泉;章铖;

    腌笃鲜是一道源于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名菜,本研究着眼于预制腌笃鲜的开发,研究漂烫处理对咸肉、肋排、竹笋等原料及腌笃鲜的品质与风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对竹笋、肋排、咸肉漂烫处理10min,能够较好地去除竹笋中的单宁、草酸等抗营养物质,还能有效降低肋排与咸肉中的脂肪含量。漂烫预处理可增加腌笃鲜汤液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从30.87%显著增加至39.53%。漂烫处理还可显著降低腌笃鲜中胺类与芳香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并使醇、醛、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本研究为腌笃鲜的标准化制备与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推动江南菜肴文化的传播,避免预制菜肴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使整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期 v.36;No.254 7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竹酒体外体内抗氧化功能活性研究

    向诗银;王喆;杨强;施鹏;潘凯进;周俊强;徐剑;

    本研究以竹酒为研究对象,利用ORAC法和D-半乳糖诱导小鼠氧化损伤模型,对竹酒的体内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试剂盒对小鼠体内的PCO、SOD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体外模型中竹酒抗氧化值为3863.259μmol TE/g;小鼠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天成竹酒和高纯度竹酒各个剂量组小鼠肝组织PCO及血清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小鼠肝组织SOD活性、肝组织GSH含量无显著变化,说明长期口服竹酒能够有效清除小鼠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害,竹酒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活性。

    2025年04期 v.36;No.254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5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菊粉对面团加工特性及馕质构特性的影响

    毛红艳;王佳敏;岳丽;祖力皮牙·买买提;于明;

    探究不同菊粉添加量(0%~10%,m/m)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发酵特性及馕感官和质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菊粉比例的不断增加,面团的基本营养成分、糊化特性、吸水率呈递减趋势,面团的拉伸曲线面积、粉质质量指数、稳定时间、拉伸阻力、弹性、咀嚼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递增趋势。面团的弱化度、延伸度、发酵特性、硬度、胶粘性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馕的质构特性与菊粉添加比例、面团粉质、拉伸相关参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面团的糊化特性、基本营养呈显著负相关。在菊粉添加量为6%时,馕的感官评分最高为91.2。本研究结果为功能性营养主食馕的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2025年04期 v.36;No.254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0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分析测试

  • 基于数学模型研究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甘氨酸纯度

    贺雨欣;任鹏飞;刘祎晗;文武龙;刘铭;于洲波;杨婧;王锐;

    为确定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甘氨酸纯度的最佳工艺,进而寻找适合氨基酸类物质纯度测定的新方法,本文对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校正后,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气氛流速、升温速率和样品质量等因素对DSC测定甘氨酸纯度的影响,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得到最佳条件后对甘氨酸纯度进行验证试验,并与《中国药典》[9]电位滴定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DSC测定甘氨酸纯度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气氛流速为50mL/min,升温速率为20℃/min,称样质量为2.0 mg(精确至0.01 mg),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得出:DSC测得甘氨酸平均纯度为99.85%,RSD值为0.02%;电位滴定法测得甘氨酸平均纯度为99.84%,两种方法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因此DSC法可以应用于甘氨酸纯度的测定,且操作简单、耗时较短、重现性好,可作为氨基酸类物质纯度测定的新方法。

    2025年04期 v.36;No.254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保健茶中6种利尿类兴奋剂

    李涛;杨庆懿;王亮亮;周艳华;李政;

    为了建立分散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保健茶中6种利尿类兴奋剂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和HLB萃取剂组合净化后,经C18色谱柱(50 mm×2.1 mm,3.0μm)分离,0.1%甲酸(体积分数)甲酸铵溶液(5 mmol/L)-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6种利尿剂在1.0~10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0.996。检出限均为0.6μg/kg,定量限均为2.0μg/kg。在加标浓度为2.0~20.0μg/kg,6种利尿剂加标回收率在78.3%~98.3%范围内,RSD在2.7%~8.7%范围内。对市场采购20批次保健茶进行检测,所有样品均未检出。该法简单高效、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可作为保健茶中6种利尿剂检测方法。

    2025年04期 v.36;No.254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HS-SPME-GC-MS分析鹿茸酒挥发性风味物质

    刘羽霞;苏伟;母应春;李子涵;

    为了探究鹿茸酒的风味特征,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清香型原酒(QY)、清香鹿茸酒(QL)、酱香型原酒(JY)、酱香鹿茸酒(JL)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在四种白酒中共鉴定出8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酯类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原酒与鹿茸酒之间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1),P<0.05,在QY和QL中筛选出10种含量具显著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在JY与JL中筛选出8种含量具显著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和辛酸乙酯是鹿茸酒区别于原酒的重要具含量显著差异性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本研究为后续鹿茸酒的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以期促进白酒产业健康发展。

    2025年04期 v.36;No.254 11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1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碳酸钠中铅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张君;赵卉;刘捷;

    建立了针对食品添加剂碳酸钠中铅含量的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法)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JJF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有关规定,按GB 5009.7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对食品添加剂碳酸钠中铅含量全程检测,确定了不确定度的来源:标准溶液配制、重复性试验、试样回收率、消解液定容、称样量、标准曲线拟合等。采用置信概率为95%,包含因子k=2,最终计算得到了扩展不确定度为0.00238 mg/kg。

    2025年04期 v.36;No.254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快速高效测定乳粉和柿饼中α、β-胡萝卜素方法的建立

    李国薇;张艳;张倩婷;强鑫;李璐;

    通过对样品进行酶解、皂化、提取、氮吹、复溶,采用ZORBAX Eclipse PAH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进行分离,以甲醇:乙腈:甲基叔丁基醚(95∶95∶1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外标法定量等,建立一种简单高效测定乳粉和柿饼中α、β-胡萝卜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该方法测定的α-胡萝卜素在0.0048~9.65μg/mL,β-胡萝卜素在0.0051~10.1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α-胡萝卜素回收率在82.7%~104.3%之间,β-胡萝卜素回收率在80.3%~113.1%之间,精密度在0.68%~0.81%之间。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适合乳粉和柿饼中α、β-胡萝卜素的同时测定。

    2025年04期 v.36;No.254 13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一种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奶粉中牛磺酸含量方法的建立

    席智勇;张安荔;

    本文建立以α-淀粉酶进行酶解,经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等电点形成沉淀的前处理方法提取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牛磺酸,并采用邻苯二甲醛进行柱后衍生,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牛磺酸,外标法定量。牛磺酸标准工作曲线在1.0~50 mg/L内线性范围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线性方程为y=15076x-3759.7,为外标法定量。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牛磺酸标准工作溶液添加回收率为85.3%~88.7%,测得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3.39%~5.10%之间。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回收率、精密度均满足GB/T 27417-2017《合格评定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的要求,可作为日常检测的应用。

    2025年04期 v.36;No.254 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UHPLC-MS法同时测定畜禽肉及水产品中37种药物残留

    陈娴;马文思;李丽鑫;张黎梅;崔悦;李彪;金璐;潘林燕;

    本实验建立了UHPLC-MS法同时测定鸡肉、猪肉、牛肉、鱼肉中9种大环内酯类、20种喹诺酮类、4种硝基咪唑类和4种酰胺醇类抗生素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和氯化钠盐析,正己烷除脂,Captiva EMR-Lipid柱净化,ACQUITY UPLC BEH C18 (2.1×50 mm,1.7μm)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采集数据,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7种药物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96~0.154μg/kg,加标回收率为74.5%~109.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6.6%。本方法检测精准、分析简便快速,适用于畜禽肉及水产品中多类药物残留的快速筛查和精准检测。

    2025年04期 v.36;No.254 14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论综述

  • 1-MCP对果蔬保鲜机制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曾硕;李峰;

    作为全球主要的果蔬生产国,我国高度重视农产品中的果蔬保鲜技术,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有结构简单、无毒的特点且能抑制乙烯而被广泛用于延长果蔬的保鲜期。本文深入介绍了1-MCP的化学特性、发展历程及其对果蔬保鲜作用的机理。如1-MCP通过在分子层面阻断乙烯信号的传递,抑制乙烯合成的关键酶,如乙烯ACC合成酶、ACC氧化酶,以及氧化还原酶等,从而实现对保鲜效果的控制作用。总结了近年来1-MCP与其他保鲜方法结合使用的情况,并比较了单独使用与联合使用的效果及优缺点。概况了1-MCP在商业应用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如对不同类型水果不同成熟阶段的影响成熟度并不一致、1-MCP冷藏后常绿等。并对1-MCP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旨在为推动我国果蔬产业的持续进步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4期 v.36;No.254 15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天然色素鲜度指示膜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进展

    刘琳;郑佳楠;张友胜;张业辉;焦文娟;黄文;

    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希望能够通过直观、高效、安全的方式获得食品的各种信息。食品的外包装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出现了以花青素、姜黄素等绿色无公害的天然色素为指示剂的鲜度指示膜。天然色素因其多样的颜色变化和抗氧化性备受关注,但其结构不稳定且易降解。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利用静电纺丝、纳米技术、溶胶-凝胶、电化学书写及3D打印等先进技术来制备薄膜,从而提高天然色素的稳定性、显色灵敏度以及膜的生物活性和机械性能。本文综述了五种天然色素、新型的制备技术及应用,对食品新鲜度外包装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2025年04期 v.36;No.254 172-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黑蒜多糖的提取、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彭皓月;孟梦;

    黑蒜是大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自然形成的一种功能性深加工产品。黑蒜多糖是黑蒜中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肝炎、抗疲劳、抗炎、抗辐射损伤等作用,使得黑蒜多糖在食品、医药和其他领域具有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黑蒜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化学修饰、生物活性及应用现状,以期提高黑蒜多糖的得率、解析其复杂的结构特征以及改善其活性,进一步为开发天然多糖资源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2025年04期 v.36;No.254 181-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0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乳制品工厂微生物安全现状及控制策略

    厉彦鑫;蒋超;张香丽;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牛奶在挤奶、储存、运输以及生产加工过程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在乳制品工厂中,微生物已形成的生物被膜清除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对乳制品的微生物防控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在日常生产中通过有效的清洗和消毒进行预防。本文综述了乳制品工厂常见微生物的种类以及危害,阐述了常用食品消毒剂对微生物预防的重要性,并对因CIP清洗导致的产品问题进行了分析,旨为乳制品工厂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微生物的控制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36;No.254 190-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